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太公垂钓
 
太公遇文猎
 
后车载太公
 
后车载归
 
溪边俱载
 
西伯来畋
 
非熊卦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漢語大詞典》:后车(後車)
(1).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 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 《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
《漢語大詞典》:托乘后车(託乘後車)
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古代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陪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徵君( 宋 徵君 王微 )、太尉( 宋 太尉 袁淑 )可託乘后车。”
《漢語大詞典》:托乘后车
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古代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陪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
《国语辞典》:奉毂后车(奉毂后车)  拼音:fèng gǔ hòu chē
跟在车后照料、侍奉。有报恩、追随的意思。唐。袁郊《红线》:「役当奉毂后车,来则挥鞭前马。」
《国语辞典》:前车覆,后车戒(前车覆,后车戒)  拼音:qián jū fù,hòu jū jiè
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可引为戒。比喻先前的失败经验,可作为以后的教训。汉。贾谊《新书。卷五。连语》:「周谚曰:『前车覆而后车戒。』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不可不察也。」也作「后车之戒」、「前车可鉴」、「前车之鉴」。
《國語辭典》:后车之戒(後車之戒)  拼音:hòu chē zhī jiè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为日后的借镜、教训。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之。」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鑑)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比喻可以作为后人借镜的失败经验或教训。如:「把上次失败当作前车之鉴,你就可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了。」
《國語辭典》:前车之鉴(前車之鑒)  拼音:qián jū zhī jiàn
前人的失败,可作为后人的借镜。参见「前车覆,后车戒」条。《镜花缘》第九八回:「武五思命人把阳衍、章芹、文萁、文菘四个尸首送到文营,并劝文芸、章荭『早早收兵;若再执迷不醒,这四人就是前车之鉴。』」《文明小史》第四八回:「无奈经办的人,一再失信于民,遂令全国民心涣散,以后再要筹款,人人有前车之鉴,不得不视为畏途。」
《漢語大詞典》:后旌(後旍)
亦作“ 后旌 ”。 后车。《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幸承光诵末,伏思託后旍。” 李善 注:“后旍,犹后乘也。”旍,一本作“ 旌 ”。
分類:后车
《国语辞典》:覆车当戒(覆车当戒)  拼音:fù chē dāng jiè
前车翻覆,后车引以为戒。比喻记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
《国语辞典》:行车距离(行车距离)  拼音:xíng chē jù lí
车辆在同一车道上行驶时,后车对于前车所应保持的空间距离。距离长短与行车速度成正比的关系,故无固定标准。
《国语辞典》:安全距离(安全距离)  拼音:ān quán jù lí
行驶在同一车道上的车辆,后车为避免与前车首尾相撞所采取之适当行车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