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痘瘢
人患痘疮后留下的瘢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痘疮:“马肉汁并洗痘瘢。”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黄痘子》:“ 宋 时面有痘瘢者即谓痘子,今所谓麻子也。”
《國語辭典》:汗碱(汗鹼)  拼音:hàn jiǎn
衣服被汗渗透,乾后所出现的白色斑痕。
《漢語大詞典》:禾茇
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於良美地中先种晚禾,熟劁刈取穗,欲令茇长。秋耕之。耕法:弭缚犂耳,起规逆耕。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
《漢語大詞典》:枪伤(槍傷)
谓为枪所伤。也指为枪所伤后留下的伤痕。 巴金 《灭亡》第十九章:“他觉得没有一点痛苦,似乎并不曾受到枪伤。”如:他身上还有一块枪伤。
《漢語大詞典》:枪疤(槍疤)
枪伤后留下的伤疤。 申跃中 《一盏抗旱灯下》:“每一个枪疤都是一个动人的战斗故事。”
《漢語大詞典》:树瘢(樹瘢)
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二:“栽二年之上桑,穀雨时,其间但有芽叶不旺者,以硬木贴树身,去地半指,一斧截断,快錛更妙,糝土封其树瘢。”
《漢語大詞典》:树疙瘩(樹疙瘩)
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部。如:他赶车上山去刨树疙瘩。
《國語辭典》:劫后馀生(劫後餘生)  拼音:jié hòu yú shēng
历经灾难后存留下来的人。如:「火车失事后,劫后馀生的人们不禁相拥痛哭。」
《漢語大詞典》:节疤(節疤)
(1).竹子和树木的主干砍去枝节后留下的疤痕。如:这根木棍节疤多,很刺手。
(2).喻指事情遇到阻难。 沙汀 《还乡记》二一:“‘今天碰到节疤了!’ 冯大生 喃喃说。”
《漢語大詞典》:毛槎
剪后留下的短毛。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看了看剪过的地方,毛槎整齐,光堂平滑。”
分類:后留留下
《國語辭典》:麻渣  拼音:má zhā
亚麻、芝麻等种子榨油后留下的残渣。
《國語辭典》:灭茬(滅茬)  拼音:miè chá
在农作物收割后,除掉遗留地里的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