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后患(後患)  拼音:hòu huàn
日后的祸患。《晋书。卷四七。列传。傅玄》:「本邓艾苟欲取一时之利,不虑后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我只要杀此贼以绝后患!」
分類:后患祸害
《国语辞典》:绝后患(绝后患)  拼音:jué hòu huàn
断除未来的祸害。《三国演义》第二回:「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帝。」
《国语辞典》:后患无穷(后患无穷)  拼音:hòu huàn wú qióng
日后的祸患,将永无断绝之日。如:「这件事必须从根本澈底解决,否则后患无穷。」
分类:祸患断绝
《国语辞典》:杜绝后患(杜绝后患)  拼音:dù jué hòu huàn
防止、根绝未来的祸害。《平妖传》第四○回:「那安放白玉炉的山峰崩将下来,恰好塞了洞门。雾幕白玉炉仍收回天上,从此白云洞再无人到。此是玉帝杜绝后患之意。」《金瓶梅》第九二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漢語大詞典》:后艰(後艱)
犹后患。《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无有后艰。” 郑玄 笺:“艰,难也。”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卜其宅兆,俾无后艰,述其家风,谓之不朽。” 唐 韩愈 《剥啄行》:“今去不勇,其如后艰。”
分類:后患
《漢語大詞典》:后害(後害)
犹后患。《汉书·董仲舒传》:“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后汉书·来历传:“ 京 、 丰 惧有后害,妄造虚无,构谗太子及东宫官属。”北齐书·废帝纪:“ 皇建 二年秋,天文告变, 归彦 虑有后害,仍白 孝昭 ,以王当咎。”
分類:后患
《漢語大詞典》:后累(後累)
犹后患。晋书·杜预传:“臣心实了,不敢以曖昧之见自取后累。”
分類:后患
《漢語大詞典》:后难(後難)
犹后患。逸周书·祭公:“呜呼,天子三公监于 夏 商 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晋书·杜预传》:“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
分類:后患
《漢語大詞典》:后祸(後禍)
犹后患。后汉书·顺帝纪:“ 王圣 等惧有后祸,遂与 丰 、 京 共搆陷太子,太子坐废为 济阴王 。”
分類:后患
《國語辭典》:馀殃(餘殃)  拼音:yú yāng
遗留的灾祸。《易经。坤卦》:「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國語辭典》:斩草除根(斬草除根)  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参见「剪草除根」条。《三国演义》第五回:「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这些书呆不难了当,必须先把跟随人役完了事,才进内房,这叫做斩草除根,永无遗患。」
《漢語大詞典》:养虎自遗患(養虎自遺患)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史记·项羽本纪:“ 汉 欲西归, 张良 、 陈平 説曰:‘ 汉 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 楚 兵罢食尽,此天亡 楚 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 听之。”新唐书·突厥传上:“陛下必欲引 突厥 居 河南 ,所谓养虎自遗患者也。” 清 宋儒醇 《甲申春三月》诗:“前日饵贼降,明日纵贼叛。武臣怯战斗,文臣主羈绊。驯致国破亡,养虎自遗患。”亦省作“ 养虎遗患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他非常恨 陕西 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国语辞典》:养痈贻害(养痈贻害)  拼音:yǎng yōng yí hài
比喻姑息养奸,必遗后患。参见「养痈成患」条。《清史稿。卷三二三。杨廷璋传》:「边地夷情,当审度事理,因时制宜。若专务持重,养痈贻害,弊不可胜也。」
分类:后患
《国语辞典》:养痈自患(养痈自患)  拼音:yǎng yōng zì huàn
比喻姑息养奸,必遗后患。参见「养痈成患」条。《封神演义》第八五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分类:后患
《國語辭典》:放龙入海(放龍入海)  拼音:fàng lóng rù hǎi
比喻放走强敌,自留祸根。《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