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单飞(单飞)  拼音:dān fēi
1.本指鸟独自飞翔。后引申为指单独一人。如:「自从他跟女友分手后,就单飞到现在。」
2.空军官校指学生不必教官在旁协助,已能单独驾机飞行,称为「单飞」。
《国语辞典》:㲯毵(㲯毵)  拼音:lán sān
原指毛羽散垂的样子。后引喻为花瓣纷披的样子。明。朱熹〈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间居戏做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诗之五:「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㲯毵。」也作「䰐鬖」。
《漢語大詞典》:封执(封執)
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唐 成玄英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復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原谓执持事物的界域,后引申为固执,执著。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序:“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执之惑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至于出纳移用,均会有无,则专吝封执,动相违戾。”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於是乃不恤守文之非难,扫除情见之封执。”
《国语辞典》:开山门(开山门)  拼音:kāi shān mén
本指在名山上设立寺院。后引申为黑社会开始组织成立帮派。《续孽海花》第四四回:「那为首三个人,一个叫陈牛,一个叫王老虎,一个叫刘义,就做了开山门的徒弟。」
《國語辭典》:棒疮(棒瘡)  拼音:bàng chuāng
被棒击打后所引起的破伤溃烂。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则见湿浸浸血污了旧衣裳,多应是碜可可的身耽著新棒疮。」《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令人山后搭一草舍,教可常将息棒疮好了,著他自回乡去。」也作「杖疮」。
分類:后引
《漢語大詞典》:踶趹
用蹄踢。后引申指用脚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潍水狐:“驴之为物庞然也,一怒则踶趹嘷嘶。” 章炳麟 《与篁溪书述狱中事》:“自是狱卒陵藉,余亦以拳拟之,或夺其椎。固自知力不逮,亦 太史公 所谓知死必勇者,以是遭狱卒踶趹二次。”
分類:后引
《漢語大詞典》:周规折矩(週規折矩)
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今天下内訌外侮,诚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非为其能周规而折矩,前拱而后揖也。”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
谓合乎规矩。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都是那 燕北闲人 的无中生有的营生,便有这位 安水心 先生给他週规折矩的办理。”
《漢語大詞典》:桃李之馈(桃李之饋)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于法,故有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於是家无全行,国无廉夫,上下相循,法不能止,而仁义之风替矣。”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而 杜林 亦讥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吹毛求疵,詆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罪。”
《国语辞典》:评头评足(评头评足)  拼音:píng tóu píng zú
本为评论妇女姿态仪容。后引申为评论是非好坏。如:「那件事大伙正在评头评足,议论纷纷。」也作「品头题足」。
《国语辞典》:披挂上阵(披挂上阵)  拼音:pī guà shàng zhèn
挂,指铠甲。「披挂上阵」指上战场作战。后引申为参加某种竞赛或活动。如:「经理亲自披挂上阵与客户洽商,终于谈成这笔大生意。」
《国语辞典》:卢家少妇(卢家少妇)  拼音:lú jiā shào fù
语本《乐府诗集。卷八五。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后引为少妇代称。唐。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诗:「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国语辞典》:反清复明(反清复明)  拼音:fǎn qīng fù míng
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明朝王室。后引申为推翻异族统治,拯救中国。如:「以前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反清复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国语辞典》:礼岂为我设(礼岂为我设)  拼音:lǐ qǐ wèi wǒ shè
礼岂能束缚我。语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后引喻不为礼教流俗之见所拘。
《国语辞典》:佛说不可说(佛说不可说)  拼音:fó shuō bù kě shuō
本谓不可形容、无法描述,后引喻为无法详述或不可宣泄。如:「关于这件事,对不起!佛说不可说不可说。」
《国语辞典》: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拼音:yīn yáng wǔ xíng
阴阳原指日光的向背,后引申到气候的寒暖、人体的构造、疾病的发源、天地万物的形成、宇宙运行的规律等。五行的说法为战国末年阴阳家邹衍所创,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种天然势力。邹衍将阴阳和五行融合后,该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很大。例如在政治上,君主行事引以为法则,不敢逆天行事;民间命理学家用来推测祸福,预卜吉凶;中国医学更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