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窑台
北京 名胜之一。又称 瑶台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瑶台》:“ 瑶台 即 窰台 ,在 正阳门 外 黑窰厂 地方。时至五月,则搭凉篷,设茶肆,为游人登眺之所。亦南城之一古蹟也。”
分類:北京名胜
《漢語大詞典》:仙人桥(仙人橋)
浙江省 雁荡山 名胜之一。在 雁荡 蔡家岭 附近的 仙亭山 背脊,两崖对峙,石桥横架其上,长约百米,宽约二十米,传说 东周 灵王 太子 晋 骑鹤吹箫于此,后人因称“仙人桥”。 明 章纶 有《仙人桥》诗。亦省称“ 仙桥 ”。 明 朱谏 《仙桥》诗:“仙桥只在云深处,欲问丹梯未有媒。”
《漢語大詞典》:鸣玉溪(鳴玉溪,鳴玉谿)
亦作“ 鸣玉谿 ”。水名。 蜀中 名胜之一。故址在今 四川省 忠县 西。溪流水声溅溅如鸣佩玉,故称。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忠州》:“溪在治西二里,发源 西厓水 ,声如佩玉…… 宋 钱求之 诗云:‘ 鸣玉溪 边堪寓目, 木莲洞 下更关情。 忠州 好景无人説,祇得孤城小市民。’”
《漢語大詞典》:西施洞
江苏省 苏州市 灵岩山 名胜之一。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西施洞庶子泉为僧改易:“ 姑苏 灵巖寺 本 吴王 别馆,寺有 西施洞 、 採香径 、 响屧廊 ,遗跡甚多。”
《漢語大詞典》:魏王池
池名。为 唐 时名胜之一。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有船 魏王池 ,往往纵孤泳。”参见“ 魏王堤 ”。
《漢語大詞典》:魏王堤
唐 时名胜之一。 洛水 流入 洛阳 城内,过皇城 端门 ,经 尚善 、 旌善 两坊之北,南溢为池, 贞观 中赐 魏王泰 ,故名 魏王池 ,有堤与 洛水 相隔,名 魏王堤 。 唐 白居易 《魏王堤》诗:“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 魏王堤 。” 唐 刘禹锡 《三月三日泛洛禊饮》诗:“唯餘蹋青伴,待月 魏王堤 。”
《國語辭典》:揽胜图(攬勝圖)  拼音:lǎn shèng tú
类似升官图的游戏图具,为清代高兆所创。列天下名胜于纸上,六人合局,用一骰挨次递掷,就抵达终点之先后决胜负。
《国语辞典》:摩崖石刻  拼音:mó yá shí kē
雕刻在山壁上的文字、图像等。古人通常在风景名胜处的悬崖山壁上,刻下经书或功名事迹,留传后世。后因字迹优美,遂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如〈泰山摩崖金刚经〉。
《国语辞典》:观光事业(观光事业)  拼音:guān guāng shì yè
规划一国的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等,并配合完善的交通、餐馆、旅馆等设施,以服务为主的事业。也称为「无烟囱工业」。
《国语辞典》:无烟囱工业(无烟囱工业)  拼音:wú yān cōng gōng yè
规划一国的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等,并配合完善的交通、餐馆、旅馆等设施,以服务为主的事业。也称为「观光事业」。
《国语辞典》:大理县(大理县)  拼音:dà lǐ xiàn
县名。位于云南点苍山、洱海之间,为滇西名胜区,并为云南西部军事及政治上的中枢。汉置叶榆县,东汉称「楪榆」。唐时南诏都此,宋、元时为大理国,明称「太和县」,民国初年改称「大理县」。
《漢語大詞典》:仁佛阁(仁佛閣)
辽 代名胜。在今 北京 西郊 香山 ,现仅存遗址。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山川》:“ 仁佛阁 在 香山寺 后最高处。 辽 时游玩之所,今存遗址。”
《國語辭典》:临水登山(臨水登山)  拼音:lín shuǐ dēng shān
长途跋涉或游览山水名胜。唐。杨烱〈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西,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唐。刘禹锡〈酬马大夫登洭口戌见寄〉诗:「新辞将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也作「登山临水」、「登山涉水」。
名胜
【三藏法数】
佛本行集经云:菩萨既生兜率,其诸天众,即唤菩萨名为护明,展转称唤,其声上彻净居,乃至色界天顶,是名名胜也。(护明,释迦佛也。从迦叶佛时,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生天,不失本心,不忘宿行,故曰护明。)
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八色光明者,谓见地色如黄白净地;见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见火色如无烟薪清净之火;见风色如无尘清风;见青色如金精山;见黄色如薝卜华;见赤色如春朝霞;见白色如珂雪也。)
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先观自己色身相状,坏烂不净,不可爱乐,一心静定;更想皮肉脱落,但见白骨,有八色光明,故云内有色相。观于内身色相既熟,则观外色虽多,亦无妨碍。所谓谛观一死尸至十百千万等死尸。若观一胖胀时,悉见一切胖胀,乃至坏烂青瘀剥落亦复如是。故云外观色多,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