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局本  拼音:jú běn
清代各省设立的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清朝同治年间,江宁首创金陵官书局,江西、浙江、福建、两广、两湖等省,亦相继创立。由这些官书局所刊印的书,称为「局本」。如金陵书局本,湖北书局本等等。也称为「局板」。
《国语辞典》:巡按使  拼音:xún àn shǐ
民国初年时对各省民政长官的称呼。掌管全省民政、巡防及警备等事务,并受中央政府的特别委任,监督财政及司法行政事项。民国五年,改称为「省长」。
《漢語大詞典》:督学使者(督學使者)
学政的别称。 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 清 戴名世 《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 清 刘大櫆 《〈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 。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 督学 ”。
《國語辭典》:督学(督學)  拼音:dū xué
督察学校教学情形的行政人员。
《國語辭典》:缓决(緩決)  拼音:huǎn jué
已判死刑的犯人,经处决宣告后,依据特定情形,在一定期限内,暂缓处决,称为「缓决」。
《漢語大詞典》:护军使(護軍使)
官名。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 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漢語大詞典》:兵备道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例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邵长衡《青门剩稿》
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
《漢語大詞典》:北皿
清 代各省贡监生参加 顺天 乡试,分南、北、中三卷。 奉天 、 直隶 、 山东 、 河南 、 山西 、 陕西 的贡监生,谓之北皿; 江南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湖广 、 广东 的贡监生,谓之南皿; 四川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的贡监生,谓之中皿。皿即监字的省写。参见“ 北贝 ”。
《漢語大詞典》:北贝(北貝)
清 时科举,北闱乡试硃卷,以满、蒙编“满”字号,汉军编“合”字号,贡监生编“皿”字号, 直隶 编“贝”字号;又以南、北省人编为南、北、中三类。所以 直隶省 之生员,谓之“北贝”。贝,即“员”之省。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录送乡试一》
《漢語大詞典》:档案馆(檔案館)
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机构。我国中央及各省市都建有此机构。 周 朝的天府, 汉 朝的兰台、东观, 唐 朝的史馆, 宋 元 的架阁库, 明 朝的皇史宬, 清 朝的内阁大库,都是 中国 历代王朝集中保管档案的地方。
《國語辭典》:大主考  拼音:dà zhǔ kǎo
主持乡、会试的正、副主考官。《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大主考:正主试之官也。」
《國語辭典》:主考  拼音:zhǔ kǎo
1.主持考试。如:「今年的高等考试由他主考。」《明史。卷七○。选举志二》:「成化十五年,御史许进请各省俱视两京例,特命翰林主考。」
2.职官名。明清时主持乡试的正副考官,亦泛指主持考试的人。《明史。卷七○。选举志二》:「初制,两京乡试,主考皆用翰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现今主考已是将到京了,我们怎还不去?」
《漢語大詞典》:南京临时参议院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漢語大詞典》:平民习艺所(平民習藝所)
又称“贫民习艺所”。 清 末各省、县官办的手工业工场。收容无业贫民和部分罪犯从事纺织、制鞋、印刷、编制藤柳器具等劳动。辛亥革命后,平民习艺所成为各地官办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抗日战争后已不再存在。
《國語辭典》:袍哥  拼音:páo gē
旧时西南各省的帮会名。也指袍哥帮会的会员。
《漢語大詞典》:税珰(税璫)
掌管税收的宦官。 明 时各省税收皆由宦官掌握,故有此名。 明 吕坤 《与乔聚所抚台书》:“即一二税璫,驾驭有法,为害能几何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福州 学使署,本前 明 税璫署也。”
《漢語大詞典》:局板
指 清 同治 、 光绪 间各省官书局所刊印的书籍。
《漢語大詞典》:京饷(京餉)
清 代各省向朝廷上交的饷项。《清会典·户部七·田赋》:“凡解餉,有京餉,有协餉,按其水陆之程而给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