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忾叹(愾歎)
见“ 愾叹 ”。
亦作“ 愾嘆 ”。 慨叹;叹息。明史·汤开远传:“朝所为縲辱摈弃不少爱之人,又野所为推重愾叹不可少之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座客听者,悄然愾嘆云。”
分類:慨叹叹息
《国语辞典》:九叹(九叹)  拼音:jiǔ tàn
楚辞》篇名。汉刘向撰。内容为追念屈原忠信的志节。分为逢纷、离世、怨思、远逝、惜贤、忧苦、悯命、思古及远游九个部分。
《骈字类编》:爱叹(爱叹)
唐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漢語大詞典》:誉叹(譽歎)
赞叹。 宋 王安石 《平甫墓志》:“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
分類:赞叹
《漢語大詞典》:叹骇(嘆駭)
惊叹。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观者叹骇,服其权智。”新唐书·郭元振传:“﹝ 郭震 ﹞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叹骇。” 宋 叶适 《陈彦群墓铭》:“异日,州将荐 君高 等,读其书,遒如素讲,往往加以新意出人上,始大叹骇。”
赞叹骇异。 唐 沈既济 《任氏传》:“众君子闻 任氏 之事,共深嘆骇,因请 既济 传之,以志异云。”新唐书·郭震传:“十六,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嘆骇。”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之一:“示及诗篇,壮丽俊伟,乃能至此,良以嘆骇也,輒留巾匭,永以为玩。”
《漢語大詞典》:叹愤(歎憤)
感叹愤激。后汉书·宦者传·孙程:“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南史·柳元景传:“军士咸欲尽力,及闻降,莫不叹愤。”明史·徐学诗传:“举朝莫不叹愤,而无有一人敢牴牾者。”
分類:感叹愤激
《漢語大詞典》:叹爱(歎愛)
赞赏喜爱。 宋 曾巩 《与王向书》:“及至 南丰 ,又得 黄曦 ,復爱其文,而吾子亦来以文见貺,实可叹爱。”
分類:赞赏喜爱
《漢語大詞典》:叹悼(歎悼)
叹息哀悼。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遐邇叹悼,痛心失图。”
分類:叹息哀悼
《漢語大詞典》:诵叹(誦嘆)
赞颂,赞叹。 宋 张孝祥 《代任信孺与王太尉书》:“某是以击节诵嘆,愿交下风。”
分類:赞颂赞叹
《漢語大詞典》:沈叹(沈歎)
亦作“ 沉叹 ”。亦作“沉嘆”。 深深地叹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沉嘆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常自负其才,不后於人,自疑其命,不偶於世。及将去 碭山 而反 伊川 也,顿驾搦管,沉叹久之。”
见“ 沉嘆 ”。
分類:深深叹息
《漢語大詞典》:欣叹(欣歎)
欣喜赞叹。《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于禁 等见获,遐邇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
分類:欣喜赞叹
《漢語大詞典》:切叹(切嘆)
犹悲叹。 三国 魏 曹植 《慰子赋》:“入空室而独倚,对孤幃而切嘆。”
分類:悲叹
《漢語大詞典》:叹咤(嘆咤,嘆吒)
亦作“ 叹吒 ”。叹息感慨。三国志·蜀志·杨仪传:“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周书·萧詧传:“未尝不盱衡扼腕,叹咤者久之。”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低头增叹吒,到口復嗢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上仙:“便闻案上作叹咤声,似一健叟。”
嘆吒:由于愤激而慨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怀玉 ( 李怀玉 )抱冤无诉,於狱中垒石象佛,默期冥报,时近腊日,心慕同儕,嘆吒而睡。”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 吴主 大怒,上马带鞬执弓欲出,曰:‘孤 大皇帝 适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侍中近臣及乳母共牵攀止之,不得出,嘆咤不食,駡 全后 曰:‘尔父憒憒,败我大事!’”
《漢語大詞典》:叹奖(嘆奬)
称赞奖励。 宋 陆游 《南唐书·廖偃彭师暠传》:“至 金陵 , 元宗 召见两人嘆奬之。”
分類:称赞奖励
《漢語大詞典》:悯叹(憫歎)
忧伤叹息。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目击世界之亡,而不生其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