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号踊(號踴)
亦作“ 号踊 ”。 号哭顿足。后汉书·鲁恭传:“父某, 建武 初,为 武陵 太守,卒官。时 恭 年十二,弟 丕 七岁,昼夜号踊不絶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南有《曹娥碑》。 娥 父 盱 迎涛溺死。 娥 时年十四,哀父尸不得,乃号踊江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宾客弔省,号踊哀絶。”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 魏 军南伐, 朱修之 守 滑臺 ,城不下,其母悲忧,乳汁惊出,乃号踊,告家人曰:‘我年老,非有乳时,今忽其不免。’是日城陷。”
分類:号哭顿足
《漢語大詞典》:崩号(崩號)
叩头号哭。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感惟崩号,兴言泣血。” 逯钦立 注:“崩,崩角,叩头触地。”
分類:叩头号哭
《漢語大詞典》:三踊
古代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敛、大敛皆哭踊,谓之三踊。礼记·杂记上:“公七踊,大夫五踊,妇人居间,士三踊。” 郑玄 注:“公,君也。始死及小敛、大敛而踊,君、大夫、士一也,则皆三踊矣。”《淮南子·天文训》:“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
《漢語大詞典》:还号(還號)
号哭而归。宋书·索虏传论:“村井空荒,无復鸣鸡吠犬。时岁惟暮春,桑麦始茂,故老遗氓,还号旧落, 桓山 之响,未足称哀。”
分類:号哭
《漢語大詞典》:哭丧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
《漢語大詞典》:助哭
旧俗,客来灵前吊丧,丧主命人号哭以助哀,谓之助哭。《南史·王秀之传》:“世人以僕妾直灵助哭,当由丧主不能淳至,欲以多声相乱。”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丧次助哭:“世俗有丧者,於弔客至,则多遣媪婢助哭。”
《漢語大詞典》:程糜
程曾 七岁丧母,哀号哭泣如同成人,祖母怜之,嚼肉成糜而食之。事见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后因以“程糜”指喂养孤幼的食物。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程 糜不继, 原 粟何资?”
《漢語大詞典》:呼服
亦作“ 呼瓝 ”。 号呼;号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其春, 武安侯 病,专呼服谢罪。”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言 蚡 号呼谢服罪也。”汉书·灌夫传“謼服谢罪” 唐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服音瓝。 关 西俗谓得杖呼及小儿啼呼为呼瓝。或言 蚡 号呼谢服罪也。’两説皆通。謼,古呼字也。若谓啼为謼服,则謼音火交反,服音平卓反。”
《國語辭典》:嚎丧(嚎喪)  拼音:háo sang
哭。为骂人的话。也作「号丧」。
《漢語大詞典》:嚎嚷
号哭叫嚷。 沙汀 《淘金记》十五:“而且看见寡妇的神色已经变了,跟着来的不是眼泪,便是嚎嚷。”
分類:号哭叫嚷
《國語辭典》:号寒啼饥(號寒啼飢)  拼音:háo hán tí jī
因天寒腹饥而呼号啼哭。《老残游记》第六回:「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彷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國語辭典》:街号巷哭(街號巷哭)  拼音:jiē háo xiàng kū
大街小巷的人都放声大哭。形容人群极度悲苦。《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扶老携幼,街号巷哭,呜呼哀哉。」也作「行号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