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1,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崇台
台衡
曲台
石台
容台
台阶
东台
轮台
花台
凤凰台
台星
公台
露台
书台
台府
《骈字类编》:崇台(崇台)
班固 西都赋 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閒馆。
《漢語大詞典》:台衡
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私,或位联辅弼,职在台衡。” 王闿运 《刚直彭公墓志铭》:“虽辞圭组,卒践台衡。”
《國語辭典》:曲台(曲臺)  拼音:qū tái
1.秦汉时的宫殿名称。《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
2.汉时天子射宫的名称。《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曲台后仓九篇。」三国魏。如淳。注:「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汉官曰大射于曲台。」
《漢語大詞典》:石台(石臺)
(1).石桌。 唐 李颀 《觉公院施鸟石台》诗:“石臺置香饭,斋后施诸禽。”
(2).石砌的高台。 唐 王建 《逍遥翁溪亭》诗:“ 逍遥翁 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臺。” 唐 郑畋 《初秋寓直》诗之二:“宿鸟翩翩落照微,石臺楼阁锁重扉。”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雷殿:“殿前石臺高爽,乔木萧疏。”
《漢語大詞典》:容台(容臺)
(1).行礼之台。《淮南子·览冥训》:“容臺振而掩覆。” 高诱 注:“容臺,行礼容之臺。” 俞樾 群经平议·礼记三:“礼以容仪为主,故行礼之臺谓之容臺。”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赫赫容臺上,千祀耀平津。”
(2).礼署、礼部的别称。《史记·殷本纪》“表 商容 之閭”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郑玄 云:“ 商 家典乐之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臺。”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京师老吏:“容臺之职,唯当秉礼。” 明 阮大铖 《燕子笺·授画》:“下官 酈安道 便是,早官翰苑,忝陟容臺。”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容臺备礼乐,万古生辉光。”
分類:行礼礼部
《國語辭典》:台阶(臺階)  拼音:tái jiē
1.本指三台星,古人以为有三公之象,因用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辅重臣。《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三公上应台阶,下同元首。」唐。章怀太子。注:「言三公上象天之台阶,下与人君同体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内谟帷幄,外曜台阶。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2.敬称他人的居处。如:「请问台阶何处?」
3.砖石砌成,可供上下的阶梯。《红楼梦》第五六回:「忽上了台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著。」
4.比喻事情有转圜的馀地或机会。如:「只要你给他一个台阶下,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
《漢語大詞典》:东台(東臺)
(1).官署名。 唐 高宗 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门下省曰东臺。”新唐书·张文瓘传:“ 乾封 二年,迁东臺侍郎、同东西臺三品,遂与 勣 同为宰相。” 宋 苏轼 《次韵张昌言给事省宿》:“朔野按行犹爵跃,东臺瞑坐觉乌飞。”
(2). 唐 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 唐 赵璘 因话录·徵:“ 武后 朝,御史臺有左右肃政之号,当时亦谓之左臺、右臺,则宪府未曾有东西臺之称。惟俗间呼在京为西臺, 东都 为东臺。”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南国人无怨,东臺吏不欺。”自注:“ 微之 使 东川 ,奏冤八十餘家,詔从而平之,因分司 东都 。”
《國語辭典》:轮台(輪臺)  拼音:lún tái
1.县名。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参见「轮台县」条。
2.古地名。汉西域之地。本为轮台国,被李广利所灭。汉武帝为牵制匈奴,在此屯田。唐置县,并置府。即今新疆轮台县。
《漢語大詞典》:轮台诏(輪臺詔)
汉武帝 一生,致力开拓 西域 ,国力大损。至晚年深悔之,遂弃 轮台 之地,并下诏罪己,谓之“轮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 宋 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莫读《轮臺詔》,令人泪点垂。”
《國語辭典》:花台(花臺)  拼音:huā tái
1.可以种植花草的台圃,大多砌得高出土面。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垒花台,装绣槛,灌香泥,壅宿土,趁东风培养起连枝树。」
2.妓院。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一折:「引著些个泼男泼女相扶策,你!你!你!则待每日上花台。」
《國語辭典》:凤凰台(鳳凰臺)  拼音:fèng huáng tái
相传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当时被看作凤凰,遂筑此台。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漢語大詞典》:台星
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漢語大詞典》:公台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胡广传:“﹝ 广 ﹞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竇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國語辭典》:露台(露臺)  拼音:lù tái
1.天子观测天文气象的地方。《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露天搭盖的戏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䌽结栏槛,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面此乐棚。」
3.露天的高台,可供赏景、休息等用途。元。赵雍〈七夕〉诗:「初月纤纤照露台,枉将瓜果闹婴孩。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闲情送巧来。」
《漢語大詞典》:书台(書臺)
读书的处所。 南朝 宋 雷次宗 《豫章古今记》:“ 徐孺 宅在 梅福 宅东……又云 孺 宅北去城一里,亦曰书臺。” 明 萧芷厓 《秋居杂兴》诗之一:“书臺穷目稻畦平,泽国风高白苧城。”
《漢語大詞典》:台府(臺府)
(1).御史府。宋书·武帝纪下:“﹝ 永初 元年﹞秋七月丁亥,原放刼贼餘口没在臺府者,诸流徙家并听还本土。”旧唐书·李渤传:“如妄诉无理,本罪外加一等。準敕告密人付金吾留身待进止。今欲留身后牒臺府,冀止絶凶人。”
(2).指中央政府机构。南齐书·王晏传:“论荐党附,徧满臺府。” 明 李东阳 《寿岂堂歌》:“当年弟子数百人,三十年来半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