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危榭
耸立于高台上的屋宇。 宋 晏殊 《中园赋》:“载扫危榭,爰张宴豆。” 宋 韩维 《登湖光亭》诗:“匝岸平波清照雁,压城危榭鬭回鸦。”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國語辭典》:烛台(燭臺)  拼音:zhú tái
用来插蜡烛的器物,下有承盘。《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两件。」也称为「蜡台」。
《國語辭典》:宿墨  拼音:sù mò
砚上馀墨搁置过久,水分蒸发后形成的墨渣。如:「砚台使用后,最好随手清洗乾净,因为宿墨最伤笔毫。」
分類:砚台台上
《漢語大詞典》:宣榭
古代建筑于土台上的厅堂,为讲武临观之所。春秋·宣公十六年:“夏, 成周 宣榭火。” 杜预 注:“《传例》曰:‘宣榭,讲武屋。’尔雅曰:‘无室曰榭,谓屋歇前。’” 孔颖达 疏:“ 服虔 云:‘宣扬威武之处,义或当然也。’ 李巡 曰:‘臺积土为之,所以观望,臺上有屋谓之榭。则榭是臺上屋。居臺而临观讲武,故无室而歇前,歇前者无壁也,如今厅是也。’”晋书·乐志上:“ 永嘉 之乱,伶官既减,曲臺宣榭,咸变洿莱。”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诗:“盖闻圜丘九变,密移在纵敛之间;宣榭千寻,函受但合离之际。”
《漢語大詞典》:瑶榭
建在高台上用玉石装饰的敞屋。 南朝 宋 刘义恭 《登景阳楼》诗:“丹墀设金屏,瑶榭陈玉牀。” 南朝 宋武帝 《华林清暑殿赋》:“若夫瑶榭未清,琼室流炎,薰风夕烈,炽景晨严。”
《漢語大詞典》:换景
戏剧演出中更换舞台上的场景。 夏衍 《难忘的一九三○年》:“剩下来最难解决的是换景,按当时的技术条件,三小时内换十一堂景是不可能的。”
《國語辭典》:背景  拼音:bèi jǐng
1.图画、摄影中衬托主体的景物。如:「背景太亮,照片容易曝光过度。」
2.戏剧舞台上的布景。如:「这出短剧只换了两次背景就演完了。」
3.比喻可作倚靠的人物或势力。如:「人事背景」。
4.对事物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漢語大詞典》:闪下(閃下)
(1). 元 杂剧术语。谓从前台上急下。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夫人云了闪下。”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 刘 取花,旦闪下。”
(2).撇下,丢下。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大哥罪犯遭诛,二哥死生别路,三哥身归地府,乾闪下我这老业身躯。” 元纪君祥《赵氏孤元》第二折:“我精神比往日难同,闪下这小孩童怎见功。”
《漢語大詞典》:凤女台(鳳女臺)
相传为 秦 人祭祀 弄玉 所筑的高台,台上建有 凤女祠 。台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后亦借指公主和美女所居之处。 唐 李峤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诗:“龙舟下瞰鮫人室,羽节高临 凤女臺 。”参见“ 凤臺 ”。
《漢語大詞典》:凤台(鳳臺)
(1).古台名。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 南朝 宋 鲍照 《升天行》:“ 凤臺 无还驾,簫管有遗声。” 唐 黄滔 《催妆》诗:“吹簫不是神仙曲,争引 秦 娥下 凤臺 。”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诗之十二:“ 嬴 家楼头縹緲女,底用 萧郎 筑 凤臺 。”
(2).泛指华美的楼台。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遶凤臺。” 清 邵粹夫 《京华杂感》诗:“中宵独坐看银汉,王气葱葱起凤臺。”
《國語辭典》:断头台(斷頭臺)  拼音:duàn tóu tái
一种欧洲旧时的刑具。临时架木为台,在台上用铡刀切下死囚的头颅。如法国大革命时,法王路易十六即死于此种残酷的刑具。现多用以比喻执行死刑的场所。如:「这几名死囚即将被送上断头台。」
《国语辞典》:台步(台步)  拼音:tái bù
演员或模特儿在舞台上表演时所走的步法。如:「模特儿走秀时台步要平稳,姿态要优美。」
《漢語大詞典》:燕榭
供人游宴的台榭。榭,建筑在台上的高屋。 宋 范成大 《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宾筵旧压三千客,燕榭新高十二城。”
《漢語大詞典》:走场(走場)
出场;在舞台上走步配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吴三桂 之婿 王长安 ,尝於九日奏女伎于 行春桥 ,连十巨舫以为歌臺,围以锦綉,走场、执役之人,皆红颜皓齿、高髻纤腰之女。”相声《武松打虎》:“这老虎走场呀,出来之后这边瞧瞧,那边瞧瞧。”
《國語辭典》:饮场(飲場)  拼音:yìn cháng
旧时戏戏演员在台上喝茶润嗓,称为「饮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