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瓜田李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条。《北史。卷四七。袁翻传》:「今日倾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漢語大詞典》: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中,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争议涉及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法加以保全的措施。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法院驳回申请。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对方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國語辭典》:安不忘危  拼音:ān bù wàng wéi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旧唐书。卷八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國語辭典》:熬头儿(熬頭兒)  拼音:áo tou ér
长时间忍耐后的收穫。如:「你现在虽然日子苦了点,但是孩子聪明健壮,将来总有个熬头儿。」
《國語辭典》:必要条件(必要條件)  拼音:bì yào tiáo jiàn
逻辑学上指无此条件则无彼结果。如:「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國語辭典》:绊马坑(絆馬坑)  拼音:bàn mǎ kēng
陷马坑,用来绊倒马匹而身陷其中。
《漢語大詞典》:保不准(保不準)
说不定,可能。如:听他的口音,保不准是 陕北 一带的人。
《國語辭典》:保不定  拼音:bǎo bù dìng
说不定、可能。《红楼梦》第一回:「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孽海花。第二三》:「自各儿也保不定一时高兴,给人家说著笑著,又该叫你犯疑了。」也作「保不其」、「保不齐」、「保不住」。
《國語辭典》:保不齐(保不齊)  拼音:bǎo bù qí
说不定、可能。如:「可千万别小觑了他,保不齐日后他真的飞黄腾达了。」也作「保不定」。
《國語辭典》:保不住  拼音:bǎo bù zhù
1.不能守住。如:「再不努力工作,你那点家产恐怕保不住啰!」
2.说不定、难免。《红楼梦》第五五回:「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也作「保不定」。
《國語辭典》:处安思危(處安思危)  拼音:chǔ ān sī wéi
居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乐府诗集。卷一五。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夏》:「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也作「居安虑危」、「居安思危」。
《國語辭典》:抢收(搶收)  拼音:qiǎng shōu
为避免遭受损失,于农作物成熟或接近成熟时紧急采收。如:「国军官兵于台风来临前,协助农民抢收稻米。」
《國語辭典》:七八成  拼音:qī bā chéng
十之七八,表示多数。《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十天八天下来,只要天天在外头应酬,面子上的人,大约也可认得七八成了。」
《國語辭典》:歧义(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例如「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离开」。又如「这个人谁都认识」,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认识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谁都认识他」。
《國語辭典》:偶然性  拼音:ǒu rán xìng
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此与事物发展的本质没有必然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必然性
哲学上指由事物内在本质所规定的决定性的联系或趋势。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互相联结,交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与“偶然性”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