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回首叫虞舜
 
相关人物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案: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按寺乃高宗在东宫时为文德皇后立。故名慈恩。】
高标跨苍天【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自非壮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立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始惊枝撑幽】。七星在北户【七星在户北】,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惜哉瑶池燕】,日宴昆崙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典故
叫帝关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东汉·王逸注:「帝,谓天帝。阍,主门者也。阊阖,天门也。言己求贤不得,疾谗恶佞,将上诉天帝,使阍人开关,又倚天门望而距我,使我不得入也。」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62~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韦昭云:「阊阖,天门也。淮南子曰『西方曰西极之山,阊阖之门』。」

例句

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张乔 哭陈陶

白昼叫阍无近戚,缟衣饮气只门生。 李玖 喷玉泉冥会诗八首之白衣叟述甘棠馆西楹诗

叫阍路既阻,浩荡怀灵脩。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汉宫夜结双茎露,阊阖凉生六幕风。 王初 自和书秋

阊阖疏云漏绛津,桥头秋夜鹊飞频。 王初 银河

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韩愈 龊龊

典故
叫云横短玉


《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七〈闻笛【华清宫】〉
银河漾漾月晖晖,楼碍星边织女机。横玉叫云天似水,满空霜逐一声飞。
典故
三峡无猿
 
三声断肠
 
三声猿
 
猿三叫
 
猿鸣泪沾裳
 

《水经注疏》卷三十四〈江水〉~283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閒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其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例句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孟郊 巫山曲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 孟郊 巫山高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张说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徐凝 观钓台画图

闻道建溪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戴叔伦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常建 岭猿

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李端 送刘侍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杜牧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杜甫 秋兴八首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杜荀鹤 秋夜闻砧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杜荀鹤 长安冬日

九江有浪船难济,三峡无猿客有愁。 无名氏诗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皇甫冉 赋得郢路悲猿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雍裕之 江上闻猿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韦庄 黄滕山下闻猿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國語辭典》:稻粱谋(稻粱謀)  拼音:dào liáng móu
为衣食生计打算。多喻无所作为而贪恋禄位。唐。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漢語大詞典》:叫阍(叫閽)
旧时吏民因冤屈等原因向朝廷申诉称“叫閽”。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昭代将垂老,途穷乃叫閽。”旧唐书·王廷凑传论:“茫茫黔首,於何叫閽?”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披腹叫閽,变岂虚来。” 李光 《感事寄秋叶》诗:“駡座人惟赢一死,叫閽客亦悮三生。”
《國語辭典》:阊阖(閶闔)  拼音:chāng hé
1.天门。《楚辞。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唐。李白〈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
2.皇宫正门。《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3.秋风。《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也作「昌盍」。
《漢語大詞典》:九阊(九閶)
(1).九天之门。指天。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涿州卢公神道碑铭》:“我书公劳,十不六七,塞满九閶。”
(2).指朝廷。 清 张九钺 《振灾篇》:“痌瘝一上闻,惠泽下九閶。”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
分類:九天朝廷
《漢語大詞典》:第三声(第三聲)
(1).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唐 戴叔伦 《和崔法曹建溪闻猿》:“闻道 建溪 肠欲断,的知断著第三声。” 唐 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楚 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