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骈字类编》:鹤叫(鹤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鹤叫风悲竹叶疏,谁来五岭拜云车。
《漢語大詞典》:惊叫(驚叫)
吃惊地喊叫。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僧发长:“闻哭音,或惊叫,联联不已,夜分后,声渐少,迨明而絶。”
《國語辭典》:叫化  拼音:jiào huā
1.乞丐。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父亲以前是李十万,如今无了钱,人叫做李叫化。」也作「教化」。
2.乞讨。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穷弟子孩儿,你也才叫化的二百钱,你又放债。」也作「教化」。
《國語辭典》:叫卖(叫賣)  拼音:jiào mài
吆喝著招揽生意。如:「沿街叫卖」。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夜市》:「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
《漢語大詞典》:叫道
高声地说。例如:“啊,年轻人的烦恼呀!”她母亲叫道。
分類:高声声地
《國語辭典》:叫屈  拼音:jiào qū
1.口中大呼不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与吕大大声叫屈,递上诉词。」
2.心中自认为倒霉。《薛仁贵征辽事略》:「望见正西兵一队来,当头捧著段志贤,薛延陀迎头叫屈。」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叫春
(1).谓叫卖酒。春,酒的别称。 宋 晁补之 《谯国嘲提壶》诗:“何处提壶鸟,荒园自叫春。夕阳深樾里,持此劝何人。”
(2).谓动物发情时的呼叫。 瞿秋白 《乱弹·猫样的诗人》:“凶狠的吃老鼠的猫,‘叫春’时候的音调,倒也的确很浪的。”
《骈字类编》:鸿叫(鸿叫)
唐 李绅 涉沅潇 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唐 贾岛 巴兴作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
《国语辞典》:不叫  拼音:bù jiào
不让、不使。《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
分类:不让不使
《國語辭典》:啼叫  拼音:tí jiào
1.鸟鸣声。如:「你听,那黄莺啼叫声真悦耳!」
2.小孩的哭喊声。《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归来不到天明,这个孩儿又在门外啼叫。」
分類:啼叫鸣叫
《國語辭典》:叫做  拼音:jiào zuò
(事物)称为。《西游记》第五九回:「灵吉笑道:『那妇人唤名罗刹女,又叫做铁扇公主。』」《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
分類:叫做命名
《漢語大詞典》:叫叫
(1).远声。《汉书·扬雄传下》:“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 颜师古 注:“叫叫,远声也。” 唐 柳宗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杳杳渔父吟,叫叫羈鸿哀。”一说,叫,通“ 噭 ”。 黄侃 《读〈汉书〉〈后汉书〉札记》:“大语叫叫,叫读为噭。 楚 谓小儿泣不止曰噭咷。此谓大语声反小也。”
(2).喊叫;呼叫。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我这里高声的叫叫到五六回,哥哥你便开门,呆廝可便与哥哥支揖。” 严复 《原强》:“殷忧正所以啟圣明耳,何直为此叫叫也?”
(3).方言。叫子。《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折一根芦苇,做一枚叫叫。”参见“ 叫子 ”。
《國語辭典》:叫子  拼音:jiào zi
一种以竹木、牙骨或铜铁等制成的哨子,用嘴吹能发出声响。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权智》:「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
《國語辭典》:叫苦  拼音:jiào kǔ
呼喊所受的苦难。《薛仁贵征辽事略》:「背后薛仁贵合二将兵赶莫离支走,马上叫苦三声,只见一漫漫的海水当其路头。」《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子谨不便措辞,心中却暗暗的替魏家父女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