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哀叫
(1).悲惨地呼号。《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2).指惨叫声。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每次打下去,接着籐条竹片的着肉声,就是一阵‘痛哟’,令人酸鼻的哀叫。”
《国语辞典》:叫声(叫声)  拼音:jiào shēng
1.呼喊声。如:「外头突然的叫声凄厉,害得我们吓一大跳。」
2.模仿卖物者叫卖声的技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國語辭典》:叫唤(叫喚)  拼音:jiào huàn
1.鸣叫。如:「枝头上的鸟儿叫唤得婉转动听。」
2.放声大叫。《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李氏正与丈夫碾米,忽然跌倒在地。得水慌忙扶住叫唤。」《红楼梦》第一五回:「智能急的跺脚,说著:『这算什么!再这么,我就叫唤。』」
3.照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奴家在此庙中,将傍六七年,不得公公叫唤,谁来管你。」
《漢語大詞典》:叫呶
喧哗叫闹。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清 赵翼 《稚存招同里中老人宴会》诗:“兴来拇阵轰,叫呶角胜败。”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昔岁投荒徼,芳莚恣叫呶。”
分類:喧哗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骈字类编》:鹤叫(鹤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三十六 鹤叫风悲竹叶疏,谁来五岭拜云车。
《漢語大詞典》:惊叫(驚叫)
吃惊地喊叫。太平广记卷三六四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僧发长:“闻哭音,或惊叫,联联不已,夜分后,声渐少,迨明而絶。”
《國語辭典》:叫化  拼音:jiào huā
1.乞丐。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父亲以前是李十万,如今无了钱,人叫做李叫化。」也作「教化」。
2.乞讨。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穷弟子孩儿,你也才叫化的二百钱,你又放债。」也作「教化」。
《國語辭典》:叫卖(叫賣)  拼音:jiào mài
吆喝著招揽生意。如:「沿街叫卖」。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夜市》:「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
《漢語大詞典》:叫道
高声地说。例如:“啊,年轻人的烦恼呀!”她母亲叫道。
分類:高声声地
《國語辭典》:叫屈  拼音:jiào qū
1.口中大呼不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与吕大大声叫屈,递上诉词。」
2.心中自认为倒霉。《薛仁贵征辽事略》:「望见正西兵一队来,当头捧著段志贤,薛延陀迎头叫屈。」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叫春
(1).谓叫卖酒。春,酒的别称。 宋 晁补之 《谯国嘲提壶》诗:“何处提壶鸟,荒园自叫春。夕阳深樾里,持此劝何人。”
(2).谓动物发情时的呼叫。 瞿秋白 《乱弹·猫样的诗人》:“凶狠的吃老鼠的猫,‘叫春’时候的音调,倒也的确很浪的。”
《骈字类编》:鸿叫(鸿叫)
唐 李绅 涉沅潇 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唐 贾岛 巴兴作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
《国语辞典》:不叫  拼音:bù jiào
不让、不使。《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
分类:不让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