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音  拼音:zhòng yīn
语词中含有数个音节时,其声调升高时读出的音,称为「重音」。
《國語辭典》:重读(重讀)  拼音:chóng dú
重新再读。如:「这篇文章请再重读一遍好吗?」
分類:重新阅读
《國語辭典》:重读(重讀)  拼音:zhòng dú
将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中的某些音节的音读得强些、重些,称为「重读」。
《國語辭典》:顶真(頂真)  拼音:dǐng zhēn
1.用上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称为「顶真」。如唐李白〈白云歌〉中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就是顶真的修辞法。也作「联珠」。
2.认真。《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抚台于此举甚是顶真,一听这话,忙说:『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是要斩立决的。』」
《國語辭典》:顶真续麻(頂真續麻)  拼音:dǐng zhēn xù má
用前一句的结尾,做为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的修辞法。如元代郑光祖的《㑳梅香第一折》「你道信步出兰庭,庭院悄人初静,静听是弹琴的那生」。也称为「顶针续麻」。
《國語辭典》:韵白(韻白)  拼音:yùn bái
一种传统戏曲的念白。大概以中州韵为读音、咬字、归韵的标准,而四声的调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有四声的组成,形成抑扬顿挫、铿锵有致的语调,较方言的念白节奏感更强,音乐性更明显。
《國語辭典》:复句(複句)  拼音:fù jù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以联合、平行、比较、时间、因果等关系构成的,称为「复句」。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即为复句的例子。
《国语辞典》:点号(点号)  拼音:diǎn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在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以便把意思清楚分开,方便阅读。形式为「,」。也称为「逗点」、「逗号」。
《漢語大詞典》:深句
含蓄而语义深刻的句子。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 少陵 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
《漢語大詞典》:省句
言简意赅的句子。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左传 宋 华耦 来盟,称其先人得罪於 宋 ,鲁人以为敏。夫以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
分類:句子
《国语辞典》:有无句(有无句)  拼音:yǒu wú jù
凡表明事物有无的句子,称为「有无句」。限用动词「有」、「无」为述词,如「君子有三乐」、「天下无难事」。
《国语辞典》:主格  拼音:zhǔ gé
语法上称句子中的主语标志为「主格」。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因为格的不同,其形态也跟著不同。如英语中的「I am a boy.」的「I」是主格。「He love me.」的「me」是受格(宾格)。「This is my book.」的「my」是所有格。
《國語辭典》:拗句  拼音:ào jù
近体诗中不合格律的句子。拗有大拗与小拗之别,小拗可不救,若犯孤平与二四六之大拗则非救不可。
《漢語大詞典》:拗句格
指格律诗中间两联中有不依常格的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拗句格:“《禁臠》云:‘ 鲁直 有换字对句法,如曰“只今满座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前此未有此体,自 鲁直 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出 老杜 ,如“宠光蕙叶与多碧,点缀桃花舒小红”者是也。今俗语谓之拗句格。’僕谓此体非出 老杜 ,与 杜 同时如 王摩詰 亦多是句,如云‘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曰‘劝君更尽一桮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疑亦久矣。 张説 诗曰:‘山接夏空险,臺留春日迟’,此亦拗句格也。” 宋 吴可 藏海诗话:“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禪房花木深’。”参见“ 拗体诗 ”。
《漢語大詞典》:过句(過句)
诗文写作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性句子。 元 范梈 木天禁语:“次要过句,过句名为血脉,引过次段。”
《國語辭典》:词序(詞序)  拼音:cí xù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前后排列次序。尤其在孤立语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为词序的变动往往使词组或句子产生不同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也称为「语序」。
《國語辭典》:单句(單句)  拼音:dān jù
1.古时称不押韵的句为「单句」或「出句」;在绝句中相当于转句,在律诗中则相当于一联的上句。
2.不能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國語辭典》:单钩(單鉤)  拼音:dān gōu
单钩执笔法的简称。参见「单钩执笔法」条。
《國語辭典》:冒号(冒號)  拼音:mào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其形式为「:」。
《漢語大詞典》:句限
谓句子之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诗人以‘兮’字入於句限,楚辞用之,字出句外。”
分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