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國語辭典》:断句(斷句) 拼音:duàn jù
诵读未加标点之古书时根据文义做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处加上圈点。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府试文限三百六十字》:「某岁,举行郡试,文以三百六十字为程式,三字断句,谓之三字经,多一字不录,少一字亦不取也。」
《國語辭典》:排比 拼音:pái bì
1.安排、准备。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宫词:「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八折:「喜珠儿头直上吊下到裙拖,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