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角钱(角錢)
古钱币名。 汉灵帝 时所铸的四出文钱。说郛卷八四引《钱谱·古文钱》:“汉书云: 灵帝 中平 三年,帝铸四出文钱,流布四海。《钱谱》曰:五銖钱有四出道于造缘,俗谓之角钱。” 朱剑心 《金石学》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东汉 光武 中兴,复五铢钱。 灵帝 作角钱,背文四出,俗称为四道五铢,有铜铁二等。”参见“ 四出文钱 ”。
《漢語大詞典》:四出文钱(四出文錢)
古代钱币名。 汉灵帝 中平 三年所铸的五铢钱。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边缘,故称。又名四出五铢、角钱。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三年春……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参阅 宋 洪遵 泉志·四出文钱、 千家驹 郭彦岗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钱币》
《國語辭典》:白钱(白錢)  拼音:bái qián
1.行窃时利用钱形钢器割取他人财物的扒手。
2.纸钱。《红楼梦》第五八回:「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
《漢語大詞典》:镮凿(鐶鑿)
魏 晋 南北朝 时期一种劣质小铜钱。将古钱(大钱)加以剪凿而成。《魏书·食货志》:“谨寻不行之钱,律有明式,指谓鸡眼、鐶凿,更无餘禁。”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鐶凿云者,谓凿好以取铜,仅存其肉也。”
《漢語大詞典》:豹钱(豹錢)
指金钱豹身上的斑点或斑环,因状似古钱,故称。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七:“豹钱驄子能擎举,兼著连乾许换无?”
《漢語大詞典》:藕心钱(藕心錢)
古钱名。 宋 洪遵 泉志·刀布品:“《旧谱》曰:‘世有此钱,其形四方,状如博棊,长二寸,面濶三分,当四稜。皆上下通闕,若藕挺中破状。其上有首,形如秤槌,鼻有孔,号为藕心钱。’”
《漢語大詞典》:五纯(五純)
宋 元 时掷钱赌博的用语。古钱以字多的一面称字,字少的一面称和。将六个钱掷出,等滚动停止,五个或六个钱全是字或和的,叫做五纯或六纯。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这鱼呵,重七斤八斤,你若是博呵,要五纯,六纯。”
《漢語大詞典》:四铢钱(四銖錢)
(1).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汉 币。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2).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南朝 宋 币。宋书·文帝纪:“﹝ 元嘉 七年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銖钱。”南史·颜竣传:“ 元嘉 中铸四銖钱……及 孝武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参见“ 半两 ”。
《漢語大詞典》:半两(半兩)
古代钱币名。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 汉 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汉书·食货志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銖。”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其文为半两,实重四銖也。”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谢辟并聘钱启》之二:“ 潜 ( 张潜 )啟,钱若干,伏蒙仁恩,赐备行李,重非半两,轻异五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今世有一样古钱,其文曰半两,无轮廓。医方中用以为药,考之史记,乃 汉文帝 时钱也。”
《漢語大詞典》:子绀钱(子紺錢)
古钱名。 汉 时所铸。汉书·食货志下“郡国铸钱,民多姦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所谓子紺钱也。’ 如淳 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郭见有赤者,不知作法云何也。’”
《国语辞典》:空心币(空心币)  拼音:kōng xīn bì
古代一种铲形的古钱。也称为「铲币」。
分类:古钱
《漢語大詞典》:飞马钱(飛馬錢)
古钱名。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莫氏古泉记:“飞马钱,背有一马。”
《漢語大詞典》:方孔钱(方孔錢)
中国 古代钱币的俗称。 秦 以来的古钱币除 王莽 一度行刀布外,中间都有一方孔,故称。方孔钱由“环钱”演变而成,以 秦 的“半两钱”为最早, 清 末的“宣统通宝”为最晚。
《漢語大詞典》:吉钱(吉錢)
我国古钱币名。隋书·食货志:“﹝ 齐神武 ﹞迁 鄴 已后,百姓私铸,体制渐别,遂各以为名,有 雍州 青赤, 梁州 生厚、紧钱、吉钱, 河阳 生涩、天柱、赤牵之称。”
分類:古钱钱币
《漢語大詞典》:得壹元宝(得壹元寶)
古钱名。 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据 洛阳 时所铸。形制略似开元通宝。亦省称“ 得壹钱 ”、“ 得壹 ”。 宋 洪遵 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得壹钱,唐书·食货志曰:‘ 史思明 据 东都 铸“得壹元宝”钱,径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旧谱》曰:‘得臺钱,径寸三分,重十三銖。’余按此钱重十二銖六絫。”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熙寧 中,尝发地得大钱三十餘千文,皆‘顺天’、‘得壹’,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莫知何代物。予按唐书, 史思明 僭号,铸‘顺天’、‘得壹’钱。 顺天 乃其伪年号,‘得壹’特以名铸钱耳,非年号也。”
《漢語大詞典》:七夕钱(七夕錢)
古钱币名,有牵牛、织女的图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泉谱》:七夕钱为牵牛织女相对形,穿上为花,穿下为草,制甚古质。”
《國語辭典》:开元通宝(開元通寶)  拼音:kāi yuán tōng bǎo
唐代钱币。高祖武德四年铸。《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