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谈今论古(谈今论古)  拼音:tán jīn lùn gǔ
话题广泛,兼通古今。元。张可久〈端正好。钓艇小苫寒波套。醉太平〉曲:「相逢的伴侣,岂问个贤愚。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放怀讲会诗中句。」也作「论今说古」。
《国语辞典》:古今绝色(古今绝色)  拼音:gǔ jīn jué sè
形容容貌出众,为古今所无。《红楼梦》第六六回:「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
《国语辞典》:空古绝今(空古绝今)  拼音:kòng gǔ jué jīn
超越古今。形容非常杰出,无以伦比。《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我有个朋友,在萧山县山里住,这人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
《国语辞典》:通人达才(通人达才)  拼音:tōng rén dá cái
博学多识贯通古今、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公曰》:「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国语辞典》:透古通今  拼音:tòu gǔ tōng jīn
贯通古今。金。王吉昌〈行香子。木性慈仁〉词:「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
《国语辞典》:韵会举要(韵会举要)  拼音:yùn huì jǔ yào
书名。元熊忠撰,就古今韵会举其纲要而成。
《国语辞典》:云仙杂记(云仙杂记)  拼音:yún xiān zá jì
书名。唐冯贽撰,十卷。杂载古今逸事,四库总目据《墨庄漫录》以为王铚所伪托。
《国语辞典》:越古超今  拼音:yuè gǔ chāo jīn
古今无人可及。《孤本元明杂剧。单刀劈四寇。第五折》:「二将军走将来,一口刀越古超今,立诛了四寇,杀那残军去了。」也作「超今冠古」。
《国语辞典》:知古今儿(知古今儿)  拼音:zhī gǔ jīn ér
贯通古今,无所不知。如:「老太太可是个知古今儿,哪会不懂这种礼数?」《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只是这位姑娘,怎的又会这么知古今儿也似的呢?」
《国语辞典》:知今博古  拼音:zhī jīn bó gǔ
知识渊博,贯通古今。元。赵彦晖〈席上咏妓。万种妖娆套。油葫芦〉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消。」
《国语辞典》:称谓录(称谓录)  拼音:chēng wèi lù
书名。清梁章钜撰,三十二卷。明辨古今称谓名号,各从门类。
分类:明辨古今
《国语辞典》:厚黑学(厚黑学)  拼音:hòu hēi xué
书名。民国李宗吾著。谓古今人事业的成就,皆出于厚脸黑心──无耻与自私。后世遂有「厚黑主义」之说。
《国语辞典》:类音(类音)  拼音:lèi yīn
书名。清朝潘耒撰,八卷。参酌古今南北音,将三十六字母增为五十字母。又变更宋、元等韵图分等之法,改以唇的形状为标准,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是等韵学中有创见的著作。
《国语辞典》:博古知今  拼音:bó gǔ zhī jīn
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国语辞典》:博览古今(博览古今)  拼音:bó lǎn gǔ jīn
遍阅古今之书。形容人见识广博,学识丰富。汉。王充《论衡。超奇》:「故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汉书。卷一○。成帝纪》:「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