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越古超今  拼音:yuè gǔ chāo jīn
古今无人可及。《孤本元明杂剧。单刀劈四寇。第五折》:「二将军走将来,一口刀越古超今,立诛了四寇,杀那残军去了。」也作「超今冠古」。
《国语辞典》:知古今儿(知古今儿)  拼音:zhī gǔ jīn ér
贯通古今,无所不知。如:「老太太可是个知古今儿,哪会不懂这种礼数?」《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只是这位姑娘,怎的又会这么知古今儿也似的呢?」
《国语辞典》:知今博古  拼音:zhī jīn bó gǔ
知识渊博,贯通古今。元。赵彦晖〈席上咏妓。万种妖娆套。油葫芦〉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消。」
《国语辞典》:称谓录(称谓录)  拼音:chēng wèi lù
书名。清梁章钜撰,三十二卷。明辨古今称谓名号,各从门类。
分类:明辨古今
《国语辞典》:厚黑学(厚黑学)  拼音:hòu hēi xué
书名。民国李宗吾著。谓古今人事业的成就,皆出于厚脸黑心──无耻与自私。后世遂有「厚黑主义」之说。
《国语辞典》:类音(类音)  拼音:lèi yīn
书名。清朝潘耒撰,八卷。参酌古今南北音,将三十六字母增为五十字母。又变更宋、元等韵图分等之法,改以唇的形状为标准,分韵母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是等韵学中有创见的著作。
《国语辞典》:博古知今  拼音:bó gǔ zhī jīn
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国语辞典》:博览古今(博览古今)  拼音:bó lǎn gǔ jīn
遍阅古今之书。形容人见识广博,学识丰富。汉。王充《论衡。超奇》:「故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汉书。卷一○。成帝纪》:「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
《国语辞典》:洞鉴古今(洞鉴古今)  拼音:dòng jiàn gǔ jīn
深察、熟识古今世事。《旧唐书。卷九○。朱敬则传。史官曰》:「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国语辞典》:超今越古  拼音:chāo jīn yuè gǔ
超越古今。《孤本元明杂剧。桃园结义。第二折》:「凭著我壮志能,胆气粗,博一个黄阁标名,超今越古。」也作「超今冠古」。
分类:超越古今
《國語辭典》:亘古亘今(亙古亙今)  拼音:gèn gǔ gèn jīn
从古到今。宋。朱熹 答陆子美书:「而向下所说许多道理,条贯脉络,井井不乱,只今便在目前,而亘古亘今,攧扑不破。」
《漢語大詞典》:极古穷今(極古窮今)
谓穷尽古今。朱子语类卷九五:“气质之秉,虽有善恶之不同,然极古穷今论之,则性未尝不善也。” 宋 叶适 《祭薛子舒文》:“极古穷今,以鎰称銖。”
分類:穷尽古今
《國語辭典》: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也作「博古知今」、「通今博古」。
《漢語大詞典》:不识不知(不識不知)
(1).谓不识古今。形容古代民风淳朴。《诗·大雅·皇矣》:“帝谓 文王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列子·仲尼:“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2).犹不知不觉。 静嘨斋主人 《〈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闻而入。”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然而通读全篇,较之攻击 日本 人,倒是不识不知地将 支那 留学生的不品行,特地费了力招供出来的地方更多。”
《國語辭典》:不今不古  拼音:bù jīn bù gǔ
讽刺人不学无术,而言行举止怪异。如:「现代有太多不今不古的人,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