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时语(時語)
当时的口语。 章炳麟 《秦献记》:“诸子所以完具者,其书多空言不载行事,又其时语易晓,而口耳相授者众。”
《國語辭典》:回去  拼音:huí qu
1.回到原来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回去之后,以后亦不敢轻易再来。」
2.俗称死亡为「回去」。
《漢語大詞典》:许来(許來)
宋 元 口语。犹如许;这般。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芍药晚花终是小,戎葵新莟许来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许来 大江 面,俺接应的人,可怎生接应?”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可怜见俺许来大家私,被一场天火烧的光光荡荡。”
《漢語大詞典》:十头(十頭)
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之十:“二哥十头出京,三五日到家。” 清 翟灏 通俗编·数目:“‘十头二十头’……按: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谓之十头。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谓之二十头。 北宋 时有斯言矣。”
《國語辭典》:白话(白話)  拼音:bái huà
1.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相对于文言文而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往往一本书被翻译了出来,白话不像白话,文理不成文理。」
2.无关紧要的事。《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王三老正在门首,同几个老人家閒坐白话。」
3.没有根据的话。《红楼梦》第五七回:「你又说白话。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才就来的。明年回去找谁?可见是扯谎。」
《漢語大詞典》:回神
口语:∶从惊诧、恐慌、出神等状态中恢复正常
一个黑影突然冲过来,把他惊呆了,等他回神过来,那人早已跑远了
《漢語大詞典》:尔馨(爾馨)
魏 晋 口语。犹言如此、这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 去后,乃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韾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丞相 ﹞与 何次道 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
分類:口语
《漢語大詞典》:拈酒
唐 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唐 杜甫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 杨伦 笺注:“ 赵 曰: 元微之 《元日》诗:‘羞看稚子先拈酒’, 白乐天 《岁假》诗:‘岁酒先拈辞不得’,则拈酒乃 唐 人语也。”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拈酒亦引 元 白 诗,并曰:“拈,指取物也。乃 唐 人语,作粘、作酤皆非。”
《漢語大詞典》:舅弟
(1).舅父之子年幼于己者。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葬 子厚 於 万年 之墓者,舅弟 卢遵 。”
(2).口语亦称妻子之弟为舅弟。参见“ 舅兄 ”。
《漢語大詞典》:舅兄
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清 赵翼 有《寿刘可行舅兄八十》诗。口语亦称妻子之兄为舅兄。参见“ 舅弟 ”。
《國語辭典》:馆子(館子)  拼音:guǎn zi
1.饮食店。如:「难得今天大家都有空,上馆子去吃一顿吧!」《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且说次日,陶子尧一觉困到一点钟,方才睡醒。才起来洗脸,便有魏翩仞前来,约他一同出去,到九华楼吃扬州馆子。」
2.旧称戏院为「馆子」。
《漢語大詞典》:舅兄
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清 赵翼 有《寿刘可行舅兄八十》诗。口语亦称妻子之兄为舅兄。参见“ 舅弟 ”。
《漢語大詞典》:舅弟
(1).舅父之子年幼于己者。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葬 子厚 於 万年 之墓者,舅弟 卢遵 。”
(2).口语亦称妻子之弟为舅弟。参见“ 舅兄 ”。
《漢語大詞典》:罗师(羅師)
唐 时口语。犹言无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与公罗师。罗师者,市郭儿语,无交涉也。”
分類:口语无关
《國語辭典》:摸头(摸頭)  拼音:mō tóu
北平方言。指由于接触客观的环境,而对整个状况有所了解。如:「你要投资设厂前,最好先实地摸头,以免平白损失。」
《國語辭典》:顺口溜(順口溜)  拼音:shùn kǒu liū
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语。纯用口语,句子长短不一,念来极为顺口流利。如:「大陆有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赌,一亿不赌装糊涂。』」
《漢語大詞典》:语体诗(語體詩)
用口语写的诗。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十章:“在诗的形式还没有发展到语体诗以前,这样的一首是空前的,是 杜甫 创造力的最高表现。”
分類: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