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上齿(上齒)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嗽口
含水(或别的液体)洗口腔。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种牙》:“俾患者饱食而吞丸药七粒,復与没药入汤,嗽口片时,牙皆动软可下矣。”《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时,茶来了,大家嗽口喝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用茶嗽口, 愫方 拿过一个痰桶, 曾皓 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