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涎水  拼音:xián shuǐ
唾液、口水。如:「丰盛的食物摆在眼前,忍不住涎水直流。」
分類:口水
《漢語大詞典》:邪涎
口水。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四回:“这等説慟与不慟,还只得淌淌邪涎。”
分類:口水
《國語辭典》:唾液  拼音:tuò yè
由口腔黏膜与唾腺分泌液混合而成的黏液。可滋润口腔,浸渍食物,还能化解淀粉,有部分消化作用。也称为「口水」。
《漢語大詞典》:涕唾
亦作“ 涕涶 ”。
(1).鼻涕和唾液。 汉 扬雄 《解嘲》:“ 蔡泽 , 山 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沫。”汉书·扬雄传下作“涕涶流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尝贺长至节,天寒裘秃,按察使 包括 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
(2).擤鼻涕、吐口水。常用以表示鄙薄和轻视。 唐 杜甫 《别李义》诗:“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於是涕唾声华,毫釐簪笏,枕中罢竟於名位,壶里别窥於日月。”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翘然当路人,顾我甚涕唾。” 清 黄宗羲 《七怪》:“神仙之有无不可知,即有之,亦山林隐逸之徒,於朝市无与也。故其涕唾尘世之事,犹尘世之不得不隔絶山林矣。”
《漢語大詞典》:一井
(1).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 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北齐 刘昼 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 唐 姚合 《咏盆池》诗:“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朱子语类卷十五:“且如赤子入井,一井如彼深峻,入者必死。”
(3).一个市井;一座市镇。诗·陈风·东门之枌序“歌舞於市井” 唐 孔颖达 疏:“古者二十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人住邑中必须饮水,因此邑必有井……所以一邑也得称一井。”
《漢語大詞典》:咽津(嚥津)
咽口水。形容思食之切。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分類:口水
《漢語大詞典》:痰涎
痰与口水。偏指痰。 宋 李纲 《论治盗贼》:“治盗贼者,如医之治痰涎。” 明 张介宾 景岳全书·论证:“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穀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荣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臟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
分類:口水偏指
《國語辭典》:乾咽  拼音:gān yè
情绪极度激动,以致哽咽无法发出声音。《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听了,气的乾咽。」
《漢語大詞典》:唾涎
唾液,口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雪白的鸡片,鲜红的辣油海椒,浓黑的酱油……这样写着都禁不住唾涎的津津分泌了。”
分類:唾液口水
《国语辞典》:围兜(围兜)  拼音:wéi dōu
幼儿穿挂在胸前,用来承接口水,防止衣服潮湿或污染的穿著物。也称为「围兜兜」、「围嘴儿」。
《国语辞典》:打一个吞(打一个吞)  拼音:dǎ yī ge tūn
咽一下口水。引申为稍微迟疑一下。如:「他每次讲到关键的地方时都会打一个吞。」
《国语辞典》:不顾而唾(不顾而唾)  拼音:bù gù ér tuò
不正视对方且当面吐口水,以示轻视、不屑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漢語大詞典》:馋滴滴(饞滴滴)
十分想吃而口水直流貌。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陈奶妈 :‘别吃!看着!( 小柱儿 馋滴滴地望着手中红艳艳的糖葫芦)把那‘刮打嘴’放下,跟奶奶来!’”
分類:口水直流
《國語辭典》:馋涎欲滴(饞涎欲滴)  拼音:chán xián yù dī
形容贪食的样子。如:「他一闻到酒菜的香味,就馋涎欲滴,想大吃一顿。」也作「馋涎欲垂」、「垂涎欲滴」。
《國語辭典》:垂涎三尺  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口水流下三尺长。形容非常贪馋或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如:「这件清代皇宫玉器,手工精致,令他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