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全球环境变迁资讯系统(全球环境变迁资讯系统)  拼音:quán qiú huán jìng biàn qiān zī xùn xì tǒng
由行政院全球环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所开发的系统,主要的内容包含国内外对全球永续发展的建议论文与公约条款。网址为:http://sd.erl.itri.org.tw/global/chhome.htm。
《国语辞典》:叶斯沛森(叶斯沛森)  拼音:yè sī pèi sēn
Jespersen,Otto
人名。(西元1860~1943)丹麦语言学家。专研英语学的变迁,并分析近代英语的语音、拼字和文法的关系。著有《现代英语法》一书。
《国语辞典》:政治史  拼音:zhèng zhì shǐ
记载一国政治变迁的历史。
《国语辞典》:不知通变(不知通变)  拼音:bù zhī tōng biàn
不晓得顺应时势的变迁而作改变。如:「这个人真是死脑筋,丝毫不知通变。」
《国语辞典》:美术史(美术史)  拼音:měi shù shǐ
研究美术源流、变迁、盛衰与性质的专门史。
《國語辭典》:斗转星移(斗轉星移)  拼音:dǒu zhuǎn xīng yí
1.表示时序移转,光阴流逝。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休教这印苍苔的凌波袜儿湿。」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盖一片白云,抛一块顽石,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2.形容剧烈。《英烈传》第七三回:「真个杀得斗转星移,尸山血海。」
《國語辭典》:回黄转绿(回黃轉綠)  拼音:huí huáng zhuǎn lǜ
草木由秋冬的枯黄,转变为春夏时的青翠。比喻时序的变迁。晋。无名氏〈休洗红〉诗二首之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所知。」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漢語大詞典》: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参见“ 沧海桑田 ”。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漢語大詞典》:海桑陵谷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清 朱彝尊 《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清 南荃外史 《叹老》:“海桑陵谷幻乾坤,春梦模楜不见痕。”
《漢語大詞典》:饱经沧桑
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國語辭典》:情随事迁(情隨事遷)  拼音:qíng suí shì qiān
思想、感情随著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晋。王羲之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國語辭典》:时移世易(時移世易)  拼音:shí yí shì yì
时日变迁,世事随之改变。《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假使日往月来,时移世易,门无强荫,家有幼孤,犹加璧不遗,分宅相济,无忘先德,以恤后人。」也作「时移世变」。
《漢語大詞典》:深谷为陵(深谷爲陵)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下潭中,有 杜元凯 碑。 元凯 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沉之 峴山 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国语辞典》:水土不服  拼音:shuǐ tǔ bù fú
因生活环境的变迁所造成的不适应。《水浒传》第一○一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以致养成大患。」《镜花缘》第四四回:「奈小山受不惯海面风浪,兼之水土不服,竟自大病。」也作「水土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