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翻脸(翻臉)  拼音:fān liǎn
生气变脸。《红楼梦》第五九回:「他一翻脸,嫂子你吃不了兜著走。」《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想待给他,恐怕上司责问,欲待不给,又怕教士翻脸。」也作「翻腔」。
《國語辭典》:变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也作「变颜」。
2.物的颜色改变。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國語辭典》:破颜(破顏)  拼音:pò yán
露出笑容。唐。李商隐 赠歌妓诗:「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國語辭典》:革面  拼音:gé miàn
改变外貌。比喻改过迁善。《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 唐 张籍 《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宋 张先 《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
(2).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
(3).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长,顿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4).指反叛。北史·裴叔业传:“若不尔,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 明 何景明 《上作篇》:“虽有昏乱之世,而无失身之士;虽有污降之时,而无回面之臣。”
(5).俗谓新婚夫妇回女家的礼节。《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观 皇叔 数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孙, 皇叔 岂不知礼?我家母亲年迈,兼家兄专等 皇叔 回面。’”
(1).转脸。 唐 杜甫 《悲陈陶》诗:“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新妇﹞得婆语迴面拜夫。”
(2).改向。喻归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 权 终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國語辭典》:变容(變容)  拼音:biàn róng
改变脸色。多指发怒或惊恐。如:「中韩断交的消息传来,人人为之变容。」《列子。说符》:「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漢語大詞典》:色作
作色,改变脸色。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凛龙颜而色作,振虎威而声厉。”
《國語辭典》:变脸(變臉)  拼音:biàn liǎn
1.脸上的表情突然改变,表示与对方生气决裂的态度。《西游记》第四一回:「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
2.川剧表演中的独门绝技。以抹脸、吹脸及扯脸等方法,配合舞蹈动作掩护变换面部脸谱,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增加戏剧效果。
《国语辞典》:怫然作色  拼音:fèi rán zuò sè
忿怒而改变脸色。如:「他怫然作色道:『难道是我做错了吗?』」《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国语辞典》:变嘴脸(变嘴脸)  拼音:biàn zuǐ liǎn
改变脸色。指生气。如:「他原先还不答应,是我变嘴脸说了,他才勉强同意。」《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马换猩绒》:「你爹原不肯放你出去,是我变嘴脸的说了,他才依我。」
《国语辞典》:变色易容(变色易容)  拼音:biàn sè yì róng
1.改变脸色容貌。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乃洗然,变色易容。」
2.形容神色肃敬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三》:「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国语辞典》:做脸儿(做脸儿)  拼音:zuò liǎn ér
改变脸部表情。《金瓶梅》第五一回:「李桂姐倒还是院中人家娃娃,做脸儿快。头里一来时,把眉头忔㥮著,焦的茶儿也吃不下去,这回说也有,笑也有。」
《国语辞典》:抹下脸(抹下脸)  拼音:mǒ xià liǎn
改变脸色。如:「那二个小孩看见爸爸抹下脸,立刻停止吵闹,乖乖写作业。」《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他住了一夜,就麻烦了一夜!天明问他要讨个两数银子的体己,他就抹下脸来,直著脖儿梗。」
《漢語大詞典》:呱哒(呱噠)
亦作“ 呱嗒 ”。
(1).象声词。 管桦 《在妇产院里》:“﹝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呱哒呱哒拉起风箱来。” 浩然 《机灵鬼》:“﹝小家伙﹞随即在裤兜里掏出一个老掉牙的打火机,‘呱哒、呱哒’按了好一阵子,才算打着了火。”如:在水泥地板上走起路来呱嗒呱嗒地响。
(2).形容顷刻变脸的样子。 高玉宝 《高玉宝》第四章:“ 王红 眼见 玉宝 妈出言不逊,就把那副老脸呱哒往下一撂,吹胡子瞪眼地骂了起来。”
(3).指因不高兴而板起面孔。如:他呱嗒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4).犹唠叨。如:可惜他白呱哒了半天,一点作用也不起。
《國語辭典》:面红面赤(面紅面赤)  拼音:miàn hóng miàn chì
1.因羞惭而脸红。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则他行怕行羞,和我也面红面赤。」
2.争吵。《水浒传》第八回:「虽不曾生半个男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