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乖殊
(1).怪异;不同。 三国 魏 阮籍 《狝猴赋》:“体多似而匪类,形乖殊而不纯。”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此三者乖殊,炳然可知。”晋书·江统传:“言语不通,贄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2).改变;变化。《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虑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临事,忽然乖殊,所惜尤少,所失滋多。” 明 宋濂 《味梅斋稿序》:“及后未数年,人事稍稍乖殊:或得州县官散之南北;或以老癃疾疢引归田里;或抵法遇患转徙远方。”
《國語辭典》:蜕化(蛻化)  拼音:tuì huà
本指昆虫等在生理期间的脱皮现象。因其往往形态会有变化,故后常用以比喻一切事物的变化、变质。如:「在宇宙中,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蜕化。」
《漢語大詞典》:化变(化變)
变化。《十大经·果童》:“阴阳备物,化变乃生。”《后汉书·鲁恭传》:“自三月以来,阴寒不暖,物当化变而不被和气。”
分類:化变变化
《漢語大詞典》:沦化(淪化)
变化;沦落。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人二八》:“羽民之东,有神司夜,二八连臂,自相羈驾,昼隐宵出,诡时沦化。”《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未殊帝世远,已同沦化萌。” 李善 注:“己质虽存,其神已谢,故同乎沦化之萌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一节:“于卜辞之外,则 殷 人为 周 所灭之后,整氏整族沦化为奴隶。”
分類:变化沦落
《漢語大詞典》:蕃变(蕃變)
变迁;变化。蕃,通“ 番 ”。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三:“芸生倍蕃变,物理渺难格。” 清 恽敬 《杂说》:“况人性之深微,天道之蕃变,众人之所见,必不能同乎圣人者哉。”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
分類:变迁变化
《國語辭典》:隶变(隸變)  拼音:lì biàn
文字学上指篆书改写成隶书的经过。隶变过的形体,往往与原篆有些差异。例如:篆书「&9868._104_0.gif;」隶定成「年」;隶变成「年」。隶定字仍可窥测出篆体的结构,隶变字则变形较大。
《漢語大詞典》:机化(機化)
(1).变化。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 子昂 ﹞尝著《江上丈人论》,将磅礴机化而与造物者游。”
(2).有机体的组织内出现异物时,周围的组织逐渐把它吸收并同化,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机化。
《漢語大詞典》:变亏(變虧)
指自然现象的变化。 清 顾炎武 《登岱》诗:“天地有变亏,何人得昇仙?”
《國語辭典》:一差二错(一差二錯)  拼音:yī chā èr cuò
差错、意外。《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还是等你回来,还是你太太作主。」也作「一差二误」。
《國語辭典》:夜长梦多(夜長夢多)  拼音:yè cháng mèng duō
比喻时间拖长了,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西湖二集》卷一六:「那皮气毬好巧,得了妹妹口气,即时约金三老官行聘,恐怕夜长梦多,走了消息,妹妹番悔,趁不得这一主银子,遂急忙行了聘礼。」《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事须得如此如此办法,才免得她夜长梦多,又生枝叶。」
《国语辞典》:平地波澜(平地波澜)  拼音:píng dì bō lán
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七:「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澜。」也作「平地风波」、「风波平地」。
《国语辞典》:番天覆地  拼音:fān tiān fù dì
比喻巨大的变化。明。姚茂良《精忠记》第八出:「膻羯狗,快送二圣皇帝出来,万事全休,不然交你番天覆地。」也作「翻天覆地」、「覆地翻天」。
《國語辭典》:风波平地(風波平地)  拼音:fēng bō píng dì
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一出:「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也作「平地波澜」、「平地风波」。
《漢語大詞典》:禅变(禪變)
变化。 郭沫若 《蒲剑集·中苏文化之交流》:“就是 明 清 两代的几部章回体的小说杰作,我们敢于相信也是从这儿禅变出来的。”
分類:变化
《國語辭典》:神出鬼没(神出鬼沒)  拼音:shén chū guǐ mò
语本《淮南子。兵略》:「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形容行动快速,变化莫测。《三国演义》第九九回:「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红楼梦》第九七回:「本来原有昏愦的病,加以今夜神出鬼没,更叫他不得主意。」也作「神出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