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翻异(翻異)
(1).谓事后改变主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过后輒翻异。”魏书·咸阳王禧传:“时 扬州 降 衍 ,兵武既众, 衍 将 湛僧珍 ,虑其翻异,尽欲杀之。”
(2).犹翻案。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时 黄中 通判 滨州 ,亦有公累被劾,数翻异,朝廷遣御史 丁翊 往制勘。”《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若便抑令被告行凶人於正犯人下画字,以后鞫问得却係他人,则异日必指原非正犯,以为翻异之阶。”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有 薛继贤 者,杀人狱成,省中覆覈,则诡辞翻异。”
(3).异议。明史·颜继祖传:“且九卿、臺諫止选郎传语,有唯诺,无翻异,何名会推?”
(4).指各行其道。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顾余为革命故,不得不与 俞先生 翻异,率高材生三十餘辈退学至 沪 。”
《漢語大詞典》:转轴(轉軸)
方言。改变主意。 赵本夫 《卖驴》:“他沉吟半晌,脑瓜里一转:有了!先前本打算一百块钱就卖的,现在他转轴了。”
《國語辭典》:转念(轉念)  拼音:zhuǎn niàn
临时转变念头、想法。《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裴晤看了忙道:『不争你死了,我这圣旨却如何回话?』又转念道:『闻道神仙,专要试人,或者不是真死也未见得,我有道理。』」《红楼梦》第六四回:「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念为悲,已早滚下泪来。」
《國語辭典》:改悔  拼音:gǎi huǐ
悔悟改正。《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漢語大詞典》:更虑(更慮)
改变主意。《商君书·农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
分類:变主主意
《漢語大詞典》:不转头(不轉頭)
比喻不改变主张。 鲁迅 《彷徨·离婚》:“ 爱姑 ,你要是不转头,没有什么便宜的。”
《漢語大詞典》:改议(改議)
改变主张。后汉书·袁安传:“詔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譎诈,求欲无猒,既得生口,当復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 独曰:‘……不宜负信於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 桓虞 改议从 安 。”
分類:变主主张
《漢語大詞典》:悔遁
谓翻悔而改变主意。《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姜亮夫 校注:“ 王逸 以为悔恨隐其情,近之。悔者悔其成言,遁者不依成言而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炉拂(爐拂)
谓因外力影响而改变主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慧光 , 广东 人……允为一方唱导之师,不受他人炉拂,亦不偏执一家言。”
《漢語大詞典》:抗夺(抗奪)
谓予以反对而使改变主张。后汉书·黄琼传:“初, 琼 随父在臺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
《漢語大詞典》:一转念(一轉念)
谓再一想而改变主意。 叶圣陶 《倪焕之》二:“父亲一转念,觉得 焕之 也没有什么不是,而且很有点志气。” 茅盾 《动摇》三:“他忍不住这股怒气,抢前几步,打算撕碎那个旧布招儿。但是一转念,他又放手,急步向回家的路上去了。”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一转念纵使没有我,她还可有别的女孩子做她的女儿。”
分類:变主主意
《国语辞典》:改腔儿(改腔儿)  拼音:gǎi qiāng ér
改变主意或态度。如:「昨日不是才约好了一道进城,怎么今天却改腔儿?」
《國語辭典》:软面筋(軟面筋)  拼音:ruǎn miàn jīn
比喻性格软弱无主见,易受人左右的人。如:「我就怕你是个软面筋,无法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