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受难(受難)  拼音:shòu nàn
遭受灾难。《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棹船出来,江里赶些私盐,不想又遇著哥哥在此受难!」
《国语辞典》:马太受难曲(马太受难曲)  拼音:mǎ tài shòu nàn qǔ
乐曲名。根据耶稣受难故事、《马太福音》第二六、二七章的词句谱成的宗教音乐,由朗诵调和抒情调、神剧及合唱构成。德文Matthäuspassion的中译名。以许兹和巴赫的作品最有名,又以巴赫作品编号BWV244最常被演奏,该曲创作于西元一七二七年(在莱比锡担任教会指挥时),内容共有「最后的晚餐」、「耶稣之死」共六十八首曲子所组成。而演出时须有两个管弦乐团、多位独唱者,以及少年与混声两个合唱团,加上管风琴伴奏,演奏全曲需要约三小时。
《国语辞典》:受难节(受难节)  拼音:shòu nàn jié
基督教节日。主要为纪念耶稣受难死亡的事,于复活日前的星期五举行。
《国语辞典》:受难曲(受难曲)  拼音:shòu nàn qǔ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一种清唱剧。取材于《圣经》中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纪述。如巴哈的〈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