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鬻题(鬻題)
谓受贿泄露考试题目。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士子谤讪:“是科,会元 邹东郭 、状元 杨升庵 ,真无忝科名,即谤词何足为主司损。但言官有纠 靳 ( 靳贵 ) 京口 家人通赂鬻题,疏上不报。”
《漢語大詞典》:臧贿(臧賄)
贪污受贿。左传·昭公十三年:“从善如流,下善齐肃;不臧贿,不从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厌。”
《國語辭典》:赃污狼藉(贓汙狼藉)  拼音:zāng wū láng jí
因贪污受贿而名声败坏,至不可收拾的地步。《魏书。卷八九。酷吏传。崔暹传》:「初以秀才累迁南兖州刺史,盗用官瓦,赃污狼藉,为御史中尉李平所纠,免官。」唐。白居易 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
《國語辭典》:赃款(贓款)  拼音:zāng kuǎn
因贪污或偷盗而得的钱财。《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是你被他买嘱了做的,现有赃款,你还不知么?」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國語辭典》:贪赃枉法(貪贓枉法)  拼音:tān zāng wǎng fǎ
贪污受贿,破坏法纪。《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做官的贪赃枉法得来钱钞,此乃不义之财。」也作「贪赃坏法」。
《國語辭典》:贪污腐化(貪汙腐化)  拼音:tān wū fǔ huà
利用职权上的方便私吞财物或接受贿赂,沉迷在靡烂的物质生活中。如:「职场中贪污腐化的弊端,积习已久。」
《國語辭典》:羊续悬鱼(羊續懸魚)  拼音:yáng xù xuán yú
后汉羊续为南阳太守时,痛恨权豪之家崇尚奢靡。时有府丞赠鱼,羊续将它挂起来,待下次府丞再送鱼时,将所挂之鱼拿出来教训他,杜绝其馈赠。典出《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后比喻为官清廉,不收馈赠。
《国语辞典》:贪财好贿(贪财好贿)  拼音:tān cái hào huì
贪爱钱财,好受贿赂。《孤本元明杂剧。桃园结义。第一折》:「因本州官吏贪财好贿,酷害黎民,常有不忿之意。」
《国语辞典》:受赇枉法(受赇枉法)  拼音:shòu qiú wǎng fǎ
指因贪污受贿而违反法律。《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优孟》:「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
《国语辞典》:过赃犯法(过赃犯法)  拼音:guò zāng fàn fǎ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大输。」
《国语辞典》:放富差贫(放富差贫)  拼音:fàng fù chāi pín
官役受贿卖放富家,专役贫家。如:「那时官场买贿风气盛行,到处皆有放富差贫的现象。」
《国语辞典》:揽权纳贿(揽权纳贿)  拼音:lǎn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及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所以急于韬光养晦。」
《国语辞典》:贿赂并行(贿赂并行)  拼音:huì lù bìng xíng
到处都有行贿受贿的事。《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国语辞典》:狱货非宝(狱货非宝)  拼音:yù huò fēi bǎo
受刑者所贿赂之物,并非珍宝。意指狱官接受贿赂,必招致罪罚。《书经。吕刑》:「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