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9,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取誉
取赎
掠取
取憎
私取
取回
取东
胁取
袭取
拔取
检取
取称
取诮
取鉴
货取
《漢語大詞典》:取誉(取譽)
博取称赞或好名声。 唐 杜甫 《绝句》之四:“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漢語大詞典》:取赎(取贖)
犹赎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姚公 ﹞叫其子 姚乙 密地拴了百来两银子,到 衢州 去赎身。又商量道:‘私下取赎,未必成事。’”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有旗民 张达祖 ……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之地值数倍, 达祖 以故值取赎搆讼。” 许地山 《换巢鸾凤》六:“我们挝人回来可以得着他们家里底取赎钱。”
分類:赎回
《國語辭典》:掠取  拼音:lüè qǔ
抢夺、夺取。如:「强盗把村子里所有的财物掠取一空。」
《漢語大詞典》:取憎
招致憎恶。左传·昭公十六年:“吾子何爱於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昔 卫 公孟 多行无礼,取憎於国人。”
分類:招致憎恶
《漢語大詞典》:私取
未遵照一定的礼仪程序,私下与女子结婚。宋史·高宗纪七:“以 李显宗 私取故妻于 金 ,降为 平海军 承宣使, 台州 居住。”
《高级汉语词典》:取回  拼音:qǔ huí
以和平手段从已夺走和非法扣押者手里收回自己的人和财产
分类:取回
《韵府拾遗 东韵》:取东(取东)
束晰贫家赋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
分类:取东
《漢語大詞典》:胁取(脅取)
亦作“脇取”。 劫取,强取。旧唐书·陈少游传:“ 佶 时所总赋税钱帛约八百万贯在焉, 少游 意以为贼据京师,未即收復,遂胁取其财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矿害:“今日则敲朴善良,必足其数,发塚夷山,以为胁取之术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脇取诱取之财,虽歷万劫,亦须填补。”
分類:强取
《國語辭典》:袭取(襲取)  拼音:xí qǔ
1.趁其不备而夺取。如:「他们奉命袭取弹药库,切断敌军火力的支援。」《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如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枋内,可简壮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济大军。」
2.沿用。如:「她袭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编写了这出戏。」《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刘文淇列传》:「尤肆力春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已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
《國語辭典》:拔取  拼音:bá qǔ
选拔、任用。如:「希望这一次的评选能够拔取优秀的人才。」
《漢語大詞典》:检取(檢取)
挑检选择。 茅盾 《子夜》十三:“ 蔡真 检取了 陈月娥 报告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就很爽快地给了个结论。”
分類:选择
《漢語大詞典》:取称(取稱)
(1).取得声誉。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 山东 人 李白 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 李 杜 。”
(2).犹取名。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盖 周 之德盛於 文 武 ,而《雅》《颂》之作皆在 成王 之世……寻类取称,本隐以之显,使莫不究悉,则今文学之臣,充於列位,惟陛下之所使。”
《漢語大詞典》:取诮(取誚)
招致讥讽。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十一:“僕虽以此取誚于流俗,亦竟以此见谅於豪杰。” 清 金农 《重游王屋》诗:“学道苦云晚,取誚古逋客。”
分類:招致讥讽
《漢語大詞典》:取鉴(取鑒)
为人所借鉴。 孙犁 《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一生平平,确实无可取鉴。”
分類:为人借鉴
《漢語大詞典》:货取(貨取)
(1).谓以财货收买。语出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2).买进。 元 姚燧 《太平宫新庄记》:“为目其诸庄与地在所,及其施入之主之名,自多裒之,以及其寡,今最货取三千六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