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舂税
舂谷取利。文选·潘岳〈闲居赋〉:“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吕向 注:“税谓舂粟为米,税其利以代耕也。”
分類:舂谷取利
《漢語大詞典》:捉钱(捉錢)
从 北朝 起到 隋唐 ,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 长安 、 万年 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
《國語辭典》:赚钱(賺錢)  拼音:zhuàn qián
赚取财利。《红楼梦》第四八回:「赚钱也罢,不赚钱也罢,且躲躲羞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这个大菜馆,不过借他做个引子,失本赚钱,都不计较。」
《國語辭典》:贾利(賈利)  拼音:gǔ lì
得利、取利。《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国语辞典》:打背  拼音:dǎ bèi
私下从中取利。参见「打背公」条。《金瓶梅》第九回:「若有两家告状的,他便卖串儿;或是官吏打点,他便两下里打背。」
《漢語大詞典》:利榷
榷利。官府专卖以取利。 唐 沈亚之 《杭州场壁记》:“ 京兆 韦子谅 官始县主簿,有能名…… 崔稜 ,为 扬子 留后使,闻其行,遂邀署之。既到满岁,利榷大登。”
《國語辭典》:投射  拼音:tóu shè
1.对准目标投掷。如:「终场前一秒,他在三分线外投射得分,一举逆转获胜。」
2.光线或目光射向某个物体。如:「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光芒投射在阿里山云海里,非常耀眼。」「众人的目光纷纷投注在他身上,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3.趁机得利。《资治通鉴。卷九○。晋纪一二。元帝太兴元年》:「今若偏加除署,是为谨身奉法者失分,侥倖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恐从此始。」
《漢語大詞典》:责息(責息)
求取利息。晋书·五行志中:“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其邻人有责息於外,歷年不还,乃假之使为责让,惧以祸福。负物者以为鬼神,即傎倒畀之。” 王闿运 《黄淳熙传》:“土豪吏胥,则代贫民输租,其取偿责息,至数十百倍,良懦往往破产。”
《国语辞典》:菜虫(菜虫)  拼音:cài chóng
1.寄生于蔬菜中啃食蔬菜的害虫。
2.俗称垄断市场、剥削菜农以从中取利的人。如:「政府有决心除掉菜虫。」
《漢語大詞典》:要禄
求取利禄。 晋 陆云 《逸民赋》:“彼贪夫之死权兮,固遗生以要禄。”
《漢語大詞典》:侔利
谋取利益。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商贾侔利自市。”
《國語辭典》:讼棍(訟棍)  拼音:sòng gùn
挑唆讼事,从中取利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回:「沈大年又补了一张呈子,知县大怒,说他是个刁健讼棍。」《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更有一种教唆讼棍,心实虎狼,迹同鬼域,原无恒业,专哄平人告状。」
《漢語大詞典》:逸利
谓以不正当的手法谋取利益。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序》:“公六居内外,计未尝建言聚歛,有语逸利者輒却之。”
《國語辭典》:囊家  拼音:náng jiā
赌博时主持赌局借钱与人赌博,而从中获利的人。《通俗常言疏證。货财。囊家》引《尘史》:「世之纠率蒱博者,谓之公子家,又谓之囊家。」《通俗编。货财》引未《清博经》:「假借钱物,谓之囊家。」也称为「公子家」、「庄家」。
《漢語大詞典》:鬻言
谓凭借进言谋取利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干禄,或无丝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