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97,分16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发轫弭节
发踪指示
发稀不胜簪
发向愁中白
方瞳绿发
一发下城
牛刀发硎
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皇后发
毫发皆帝力
换却毛发
黄发
黄发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作:思发花前,人归雁后)
骑驎被发
典故
发轫弭节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26~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典故 
功人功狗
  
功臣狗
   
纵狗殊有功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萧何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205~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简释

功人:喻谋臣。清王昙《留候词》:“功人功狗两无益,徒受亭公谩骂名。”

功臣狗:喻武将。清赵翼《悯忠寺石一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岂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


例句

功人功狗两无益,徒受亭公谩骂名。 王昙 留候词

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罗隐 关亭春望

岂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 赵翼 悯忠寺石一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

典故
山河国破
 
感时花溅泪
 
故园山河在
 
花溅泪
 
发稀不胜簪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典故
发向愁中白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白鹭〉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典故 
方瞳仙翁
 
方瞳叟
 
方瞳正碧
 
方瞳绿发
 
方瞳翁
 
瞳子方
 
双瞳方


《搜神记》卷一~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七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松者,简松也。时受服者,皆三百岁。
《抱朴子》卷二十〈内篇·袪惑〉~322~
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见之白仲理者,为余说其瞳正方,如此果是异人也。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三〈道部五·地仙〉
又曰李根,字子侧,许昌人也。昔往寿春吴太文家,弟子知根有道术,穷窃视其器见素书一卷,自记学道服药时日。又太文说根目瞳子方,根乃地仙耳。
典故
一发下城
 
一矢聊城飞去
 
一矢解世纷
 
一笴
 
一箭书
 
下燕城
 
下聊城
 
射聊城
  
田单惭取聊
 
破聊城
 
箭镞无书
  
聊城功
 
聊城矢
 
聊城笴
 
飞一箭
  
鲁连乘舟
 
鲁连射书
   
鲁连箭书

相关人物
田单
 
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于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于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毙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策》卷十三〈齐六·逍遥论〉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一]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简释

鲁连箭:喻指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例句

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 刘商 赋得赋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杜甫 渔阳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镞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典故 
割鸡手
 
小邑割鸡
   
惜牛刀
 
武城
 
武城割鸡
  
武城弦歌
 
武城声
    
牛刀小邑
 
牛刀发硎
 
解牛刀
 
试牛刀

相关人物
子游
 
孔子


《论语注疏·阳货》~5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简释

弦歌:喻出任邑令。唐秦韬玉《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武城弦:咏重视礼乐教化。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卜“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武城鸡:喻大材小用。唐张九龄《赠澧阳韦明府》:“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牛刀:喻有大材之人。唐孟浩然《赠萧少府》:“鸿渐升羽仪,牛刀列下班。”


例句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 储光羲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闲逐维私向武城,北风青雀片时行。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

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严维 咏孩子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孟浩然 与白明府游江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 张说 送苏合宫颋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徐坚 送武进郑明府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李白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李颀 送崔婴赴汉阳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卢照邻 于时春也恍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许浑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

典故
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桃柳

相关人物
韩愈


《唐语林校證》卷六〈补遗〉~585~
韩退之有二妾,一曰绛桃,一曰柳枝,皆能歌舞。初使王庭凑,至寿阳驿,绝句云:「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盖有所属也。柳枝后踰垣遁去,家人追获。及镇州初归,诗曰:「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放待郎归。」自是专宠绛桃矣。
典故
汉殿鬓
 
皇后发

相关人物
明德马皇后


《东观汉记》卷六〈外戚列传·明德马皇后〉~92~
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发。帝马皇后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馀,绕髻三匝,复出诸发。眉不施黛,装不求饰。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常称疾而终身得意。

例句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李商隐 碧瓦

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杜牧

典故
毫发皆帝力

相关人物
张敖


《汉书》卷三十二〈张耳陈馀列传·陈馀〉~839~
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骂詈,甚慢之。赵相贯高、赵午年六十馀,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说敖曰:「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无礼,请为王杀之。」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馀人相谓曰:「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背德。且吾等义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典故
换却毛发


《论衡校释》卷四〈书虚〉~70~
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止)之,因与俱下。下而颜渊发白齿落,遂以病死。盖以精神不能若孔子,彊力自极,精华竭尽,故早夭死。
典故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二〈鲁颂·駉之什·閟宫〉~780~
黄发台背,寿胥与试。汉·毛亨传:「黄发台背,皆寿徵也。」
典故

《尚书》卷二十〈周书·秦誓〉~34~
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旧题汉·孔安国传:「今我庶几以道谋此黄发贤老,则行事无所过矣。」
典故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思发花前,人归雁后
 
江雁孤回,人自归迟
 
行人雁后归
 
雁归人不归


《隋唐嘉话》上~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典故 
骑驎被发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杂诗〉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岂殊书蠹虫】,生死文字间。古道自愚蠢【古道自愚戆】,古言自包缠。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慷慨为悲诧,泪如九河翻。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麒麟。
《國語辭典》:功人  拼音:gōng rén
发号施令,指挥行动取得功劳的人。《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國語辭典》:功狗  拼音:gōng gǒu
受人指示而奔走有功的人。汉高祖曾说萧何为功人,诸将为功狗。《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分類:立功
《國語辭典》:功人  拼音:gōng rén
发号施令,指挥行动取得功劳的人。《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漢語大詞典》:狗功
猎狗追捕野兽之功。比喻为主子奔走效劳而立的功劳。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三:“兔死缚 淮阴 ,狗功指 平阳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辱及父兄:“御史 李植 劾其往年自敍河工,以发踪人功推 江陵 ,而以狗功自居。” 柳亚子 《哭顾锡九烈士》诗:“乱世无人道,群兇有狗功。”参见“ 功狗 ”。
《國語辭典》:功狗  拼音:gōng gǒu
受人指示而奔走有功的人。汉高祖曾说萧何为功人,诸将为功狗。《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分類:立功
《國語辭典》:发踪指示(發蹤指示)  拼音:fā zōng zhǐ shì
猎人放狗追逐野兽。比喻指挥调度。《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漢語大詞典》:发纵指示(發縱指示)
亦作“ 发踪指示 ”。 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颜师古 注:“发纵,谓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旧唐书·褚遂良传》:“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 高昌 ,平千载之 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诸臣协赞庙略,发踪指示,功自有归。” 邹韬奋 《外交的途径》:“ 日本 要使 华北 五省‘ 东北 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漢語大詞典》:方瞳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
《漢語大詞典》:燕将书(燕將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惧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属国征戍久离居, 阳关 音信絶能疏。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一:“暂屈 汾阳 驾,聊飞 燕 将书。”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自 香积寺 北之捷,王师振威,贼徒胆落, 严庄 来降, 思明 纳款, 河 北事势,折简可定,故用 仲连 射书事。”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飞书(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书信。《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也作「蜚条」。
2.急速递送书函。《晋书。卷二三。乐志下》:「飞书告喻,响应来同。」
《漢語大詞典》:鲁连书(魯連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 聊城 乱, 田单 遂屠 聊城 。”后以“鲁连书”谓以文克敌,不战而胜。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诗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鲁连 书。”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愿为 鲁连 书,一射 聊城 笴。”
分類:克敌
《漢語大詞典》:鲁连箭(魯連箭)
同“ 鲁连书 ”。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
《國語辭典》:割鸡(割雞)  拼音:gē jī
杀鸡。比喻处理小事。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國語辭典》:割鸡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拼音: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封神演义》第四○回:「太师用兵多年,如今为何颠倒!料西歧不过是姜尚、黄飞虎等,『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弦歌宰
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唐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诗:“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参见“ 弦歌 ”。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朱熹 集注:“弦,琴瑟也。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唐 卢照邻 《寄赠柳九陇》诗:“遥闻 彭泽 宰,高弄 武城 弦。”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谁能奏明主,一试 武城 弦。”
分類:礼乐教化
《漢語大詞典》:武城鸡(武城雞)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朱熹 集注:“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武城鸡”喻微小之物。 唐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诗:“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谁开 太阿 匣,持割 武城 鸡。”亦作“ 武城禽 ”。 谢无量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料驯 元晏 鹤,倚落 武城 禽。”
分類:微小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國語辭典》:牛刀割鸡(牛刀割雞)  拼音:niú dāo gē jī
比喻大材小用。参见「割鸡焉用牛刀」条。宋。朱熹 答蔡季通:「旋运只是劳心之所致,小试参同之万一,当如牛刀割鸡也。」
分類:大材小用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國語辭典》:黄发(黃髮)  拼音:huáng fǎ
人老后头发由白而黄,是高寿的象徵。亦用以指老年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分類:年老老人
《漢語大詞典》:夸夺子(夸奪子)
谓名利之徒。 唐 韩愈 《杂诗》:“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巔。” 宋 沈辽 《古兴》诗之三:“寄语夸夺子,古人已皆然。”
分類: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