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谈(發談)
发言,谈话。 唐 王建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嚼麝之谈:“ 寧王 骄贵,极於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发谈,香气喷於席上。”
分類:发言谈话
《國語辭典》:插嘴  拼音:chā zuǐ
别人讲话时,从中插进去说话。《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既大胆,就叫他出个丑何妨!才晓得我们老爷们下棋,不是他插得嘴的!」《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刘学深不等他说完,插嘴辩道:『良家是人,妓女亦是人,托业虽卑,当初天地生人,却是一样。』」也作「插口」、「插话」。
《漢語大詞典》:听会
到会场听发言、讲演等。例如:昨天去听会的人很多。
《國語辭典》:冷场(冷場)  拼音:lěng cháng
1.表演节目时,因演出者失误或剧情不紧凑,而无法引起观众共鸣的场面。如:「这出戏毫无冷场,看起来真过瘾!」
2.聚会时,冷清、不热闹的场面。如:「今天的会议太冷场,真无聊!」也称为「哑场」。
《國語辭典》:中心思想  拼音:zhōng xīn sī xiǎng
在某种思想体系中,主要且又最根本的思想。如:「中庸之道为儒家的中心思想。」
《漢語大詞典》:哑场(啞場)
(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象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国语辞典》:气盛言宜(气盛言宜)  拼音:qì shèng yán yí
作者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语本唐。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国语辞典》:罕言寡语(罕言寡语)  拼音:hǎn yán guǎ yǔ
少言、不多言。形容人沉默,不随意发言。《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国语辞典》:精悍短小  拼音:jīng hàn duǎn xiǎo
1.形容人身材矮小,精明强悍。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毕再遇》:「淳熙间,以勇名于军,精悍短小,盖骁将也。」也作「短小精悍」、「矮小精悍」。
2.比喻文章或发言短而有力。如:「他的演说精悍短小,颇具说服力。」也作「短小精悍」。
《国语辞典》:言出如山  拼音:yán chū rú shān
话一说出,如山之屹立不摇。形容发言的慎重与威信。如:「君子言出如山,绝不反悔。」
《国语辞典》:答碴儿(答碴儿)  拼音:dā chá ér
1.承接别人的话而发言。如:「让他把话说完,你别答碴儿好不好!」
2.与别人讲话或打招呼。如:「我跟他打招呼,他却不答碴儿。」
《国语辞典》:顺嘴儿(顺嘴儿)  拼音:shùn zuǐ ér
1.随口的发言。如:「顺嘴儿到底不好,该说不该说的都抖出来。」
2.字句念得顺畅流利。如:「他正骂得顺嘴儿,怎停得下来。」
《漢語大詞典》:哽吃
形容发言不连续、不流畅,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 祥子 的脸红起来,哽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发言盈庭(發言盈庭)
发言的人挤满厅堂。谓人多言杂。《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漢語大詞典》:记录本(記録本)
指开会记录发言或个人随事记录备忘的本子。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己一个人留在屋里,打开记录本,撕下一张纸,用她的花杆儿水笔用心的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