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发明家(发明家)  拼音:fā míng jiā
发现、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的人。如:「爱迪生是一位改变世界的发明家。」
《漢語大詞典》:发现权
公民对其发现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领取发现证书、奖金或其他奖励。知识产权的一种。发现成果通常指阐明前人未认识的自然的现象、特性或规律方面的重大突破。
《國語辭典》:反间谍(反間諜)  拼音:fǎn jiàn dié
反情报工作的一部分。指我方派遣深入敌方进行侦察或破坏的间谍组织;或我方发现敌方的间谍,不予逮捕故意示以机密,使其回报其派遣国家,以达成我方目的等。
《漢語大詞典》:航迹
船舶、舰艇、鱼雷航行时在水面所留下的痕迹,战斗中可根据敌人舰艇航迹发现敌人或根据敌人鱼雷航迹避开鱼雷攻击
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空中或空间中形成或遵循的飞行轨迹
飞机在地球表面之上的实际轨迹,或其图上表示
《漢語大詞典》:冰洲石
无色透明的方解石。因最早发现于冰岛而得名。强玻璃光泽,具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是制造偏光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材料,也是激光仪器和天文望远镜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性特脆,开采优质冰洲石很难,故价格昂贵。
《国语辞典》:爱克斯光(爱克斯光)  拼音:ài kè sī guāng
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西元一八九五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仑琴所发现。初时因其性质未知,故称为「X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不但能使软片感光,某些物质发萤光,更能使气体游离,对细胞造成很大的破坏。被广泛应用在医疗与科学方面。也称为「仑琴射线」、「爱克斯射线」、「X射线」、「X光」。
《漢語大詞典》:报矿
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现矿石或蕴藏矿产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导弹预警卫星
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战略弹道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通常被发射到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由几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利用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导弹在飞出大气层后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并配合使用电视摄像机跟踪导弹,及时准确判明导弹并发出警报。
《漢語大詞典》:大荔人
我国近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化石。发现于 陕西省 大荔县 解放村 附近的 洛河 第三阶地砂砾层中。1978年1980年两次发掘。同出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
《漢語大詞典》:创造方法
进行发明和创造时的技巧和手段。包括科学发现方法、技术发明方法、艺术创新方法、管理改革方法和生活开拓方法等。通常可分为逻辑性方法、经验性方法、历史性方法和文化性方法。
《漢語大詞典》:囚绿记
散文。陆蠡作。1940年发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國語辭典》:始祖鸟(始祖鳥)  拼音:shǐ zǔ niǎo
动物名。鸟纲始祖鸟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大如乌鸦,形状介于鸟类与爬虫类之间,被视为爬虫类进化到鸟类的过渡型。其特徵为全身覆盖羽毛;两鹗布满细小又尖锐的牙齿;每边翅膀上各有三个爬子、蜥蜴般的长尾巴上有二十节脊椎骨,每节附生一对尾羽。它的前肢和尾巴有助于飞行,但由体型构造和生理情况看来,亦只能作初步短距离的飞行。其化石在十九世纪时,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发现。
《國語辭典》:顺藤摸瓜(順藤摸瓜)  拼音:shùn téng mō guā
顺著瓜藤可以摸到瓜。比喻沿著线索追究,可以得到结果。如:「警方目前已掌握了有力的线索,顺藤摸瓜,相信近日内必能侦破此案。」
《漢語大詞典》:克山病
地方病,最先在 黑龙江省 克山县 发现。症状是恶心、吐黄水,胸部胀闷,四肢冷,血压低,有时呼吸困难,下肢浮肿。有的地区叫攻心翻。
《漢語大詞典》:金牛山遗址
1974年在辽宁省营口金牛山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分上下两层上层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层为旧石器时期初期晚一阶段。1984年发现较完整的人类化石,命名为“金牛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