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國語辭典》:糜烂(糜爛)  拼音:mí làn
1.毁伤溃坏。汉。王充《论衡。书虚》:「煮汤镬之中,骨肉糜烂。」也作「靡烂」。
2.蹂躏。《孟子。尽心下》:「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
《國語辭典》:上火  拼音:shàng huǒ
1.点燃灯火。《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等到上火之后,船家果然把他们两只坐船,撑到对岸停泊。」
2.生气、发怒。如:「面对他无中生有的指责,她上火了!」
3.中医指大便乾燥、口舌生疮、鼻腔和口腔等发炎的症状。
《国语辞典》:消炎  拼音:xiāo yán
消除身体组织的发炎症状。如:「对外伤病患,医生通常会开消炎的药方。」
《國語辭典》:粘连(粘連)  拼音:nián lián
1.粘在一起。《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催徵》:「将认保互各结,粘连成卷,用印存案。」
2.人体内的黏膜因发炎等病变而黏结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种病(種病)
红肿,发炎。种,通“ 肿 ”。 章炳麟 《菌说》:“再种之,则有无数白色血轮,行至种病之处,围其微生物,或噬蚀以杀之。”
《國語辭典》:白浊(白濁)  拼音:bái zhuó
医学上指尿液中出现白色混浊物甚至血液。为肾炎或膀胱炎的症状,急性的会有发热、小便困难等现象,慢性的则症状较轻,但不易痊瘉。
《國語辭典》:肿胀(腫脹)  拼音:zhǒng zhàng
肌肉或皮肤等组织因水肿、发炎、充血或瘀血而使体积变大的现象。
《國語辭典》:退火  拼音:tuì huǒ
1.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后,缓缓冷却,可增加金属的韧性。
2.中医上指消除病理上口乾舌燥等现象,称为「退火」。
《国语辞典》:鼻血  拼音:bí xiě
鼻子因外伤、肿瘤或发炎等情况,导致鼻黏膜、鼻中隔出血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喉痹(喉痺)
病症名。喉头发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痺起。”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咽喉:“喉痺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马喉痺,杀人最急。”
《國語辭典》:丹毒  拼音:dān dú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
《國語辭典》:中耳炎  拼音:zhōng ěr yán
病名。按病因可分为化脓性及非化脓性,前者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鼓室所引起,后者因耳咽管阻塞所致。按进程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起因大半是由于感冒时鼻子或喉咙的细菌通过耳道,传至中耳引起发炎。一般的症状为耳朵内剧痛、听力衰退、耳鸣、发高烧、耳朵内流脓等。严重时会导致听力障碍。
《国语辞典》:支气管炎(支气管炎)  拼音:zhī qì guǎn yán
病名。支气管发炎的疾病,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烧、胸口疼痛等。
《漢語大詞典》:重龈(重齦)
幼儿牙根发炎之症。《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重龈》:“重齦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注:“重齦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