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琴弦  拼音:qín xián
琴上用以发声的丝线。唐。孟郊 静女吟:「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唐。姚合 游春诗一二首之五:「暖风浑酒色,晴日畅琴弦。」也作「琴弦」。
《漢語大詞典》:风轮(風輪)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影塔图花树,经臺总香药。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鐸。”
(2).指天体。 唐 方干 《除夜》诗:“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王十朋 集注:“《晋·天文志》《周髀》家云: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 四轮 ”。
(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 宋 周密武林旧事·禁中纳凉:“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闍婆、簷葡等南花数百盆於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清 曹庭栋 《老老恒言·杂器》:“暑天室有热气,非风不驱,办风轮如纺车式,高倍之,中有转轴,四面插木板扇五六片,令人举柄摇动,满室风生。”
(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鲁迅 《野草·风筝》:“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漢語大詞典》:四轮(四輪)
(1).谓通达四方。战国策·赵策二:“ 赵 仅存者,然而四轮之国也。” 鲍彪 注:“轮犹通,言其民於适四方,无所不通。”轮,一本作“ 输 ”。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倚之而住。”
《國語辭典》:鸣条(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1.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2.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國語辭典》:螽斯  拼音:zhōng sī
1.直翅目螽斯科的泛称,约有三千种。体呈绿色、棕色或灰色,触角等于或超过体长,具长翅,生活于地面、矮草上或灌丛中。雄体鸣声来自覆翅互相摩擦。有草螽、尖头草螽和盾背螽斯等。
2.《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或亦指祝子孙盛多之诗。首章二句为:「螽斯羽,诜诜兮。」
《國語辭典》:玉马(玉馬)  拼音:yù mǎ
1.玉和马。《周礼。天官。太宰》汉。郑玄。注:「币贡,玉马皮币也。」
2.用玉雕成的马。《晋书。卷三七。宗室传。高密文献王泰传》:「营门前方数丈雪融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
3.神骏的良马。三国魏。曹植〈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4.比喻贤臣。《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
《漢語大詞典》:寻声(尋聲)
(1).随声;紧接别人的声音。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令发之日,下之应也,犹响寻声耳。”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尝问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禄山 寻声应曰:‘腹中更无他物,惟赤心尔。’”
(2).循着声音;寻找发声之处。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寻声渐渐的寻到 赵太爷 的内院里。”
《漢語大詞典》:锵金(鏘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漢語大詞典》:如簧
(1).比喻善为巧伪之言。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诗·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唐 徐夤 《楚国史》诗:“君王不翦如簧舌,再得 张仪 欲奈何?” 明 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那 李克成 心多狡,素横行,言巧如簧疑上听。”
(2).见“ 如黄 ”。
《漢語大詞典》:如黄
亦作“ 如簧 ”。 犬名。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荆文王 得如黄之狗,箘簬之矰,以畋於 云梦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烹如簧以謐司原之箴。”参见“ 茹黄 ”。
分類:如黄犬名
《國語辭典》:风琴(風琴)  拼音:fēng qín
乐器名,键盘乐器。外形类似直立式钢琴,通过脚下的踏板送风,吹响音管,并配合双手键盘弹奏的一种乐器。为英语organ的意译。踏板鼓风进入风道,如果不弹奏,则整个风道是密闭的;当手指按下某琴键后,该键对应的音管的管塞就会打开,气流通过而吹响音管,则发出一个乐音。此种键盘乐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簧风琴、管风琴二种。
《國語辭典》:鸣鞘(鳴鞘)  拼音:míng qiào
挥鞭作声。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诗:「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词:「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漢語大詞典》:响玉(響玉)
碰击时能发声响的玉石。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棋声与律吕相应:“ 元颐本 棋枰声与律吕相应,盖用响玉为盘,非有异术也。”
《國語辭典》:音调(音調)  拼音:yīn diào
在物理学上指声音的频率。音调高者表示声音高亢;音调低者表示声音低沉。
《漢語大詞典》:鸣磬(鳴磬)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分類:发声
《漢語大詞典》:发闻(發聞)
(1).传播;显扬。书·吕刑:“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 孔颖达 疏:“ 苗 民自谓是德刑者,发闻於外,惟乃皆是腥臭。”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虞 舜 之大圣也,德音发闻。”《后汉书·寇恂传》:“内得人心,外破 苏茂 ,威震邻敌,功名发闻,此谗人侧目怨祸之时也。”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女子之善,既非世教所奬成,其事实亦罕发闻於后。”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他日去柄大政於朝,勋劳天下。究其治迹发闻之处,自 松溪 始。”
(2).犹闻名,传扬名声。国语·齐语:“於子之乡,有居处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以所进业发闻於乡閭,称道於朋友。” 宋 王安石 《直讲刘仲章可大理寺丞》:“尔以通经发闻於世,允蹈所学,尚何训哉!” 清 吴敏树 《湖北按察使贵阳唐子方先生哀辞》:“公往以名举人,为县令 湖北 ,以才能发闻,洊陟藩翰。”
(3).发声使人听到。 汉 王符 潜夫论·卜列:“ 孟賁 狎猛虎而不惶,婴人畏螻蚁而发闻。”
《漢語大詞典》:响石(響石)
(1).击以发声的石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
(2).巨石名。在今 江西省 南丰县 城东。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西路》:“﹝响石﹞在 南丰县 东五十里,有巨石临路,高踰百仞,其上平坦,可容数百人。往来其旁者,语笑高低,应答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