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5,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笛韵
发文
青气
显灵
鸣哀
人籁
地声
祝鸡
鸣石
林籁
锵洋
放声
作响
剃发
吐焰
《漢語大詞典》:笛韵(笛韻)
(1).谓笛发出乐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筝鸣 金谷园 ,笛韵 平阳 坞。”
(2).笛发出的乐声。红楼梦第七六回:“正説间,只听笛韵悠扬起来。”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 秦淮 水了。”
分類:发出乐声
《國語辭典》:发文(發文)  拼音:fā wén
发出公文。如:「发文日期」、「发文字号」。
《漢語大詞典》:青气(青氣)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國語辭典》:显灵(顯靈)  拼音:xiǎn líng
鬼神显现其灵验或徵兆。《明史。卷五○。礼志四》:「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方晓得适才妇人,乃是观音显灵。」也作「显灵应儿」。
《漢語大詞典》:鸣哀(鳴哀)
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宋 范成大 《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诗:“有顷飘骤过,滩声独鸣哀。” 宋 陆游 《寒夜》诗:“吟苦虫催织,鸣哀雁断行。” 明 冯梦龙 《情史·小青》:“然小六娘竟期相俟,不忧无伴。附呈一絶,亦是鸟死鸣哀!”
《國語辭典》:人籁(人籟)  拼音:rén lài
1.人所发出的声响。如:「在这深山的夜里,人籁静息,只听得虫鸣蛙唱,此起彼落。」
2.箫声。《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
《漢語大詞典》:地声(地聲)
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王晋军 《第十四个春天》:“去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地声隆隆,地光四起,大地震发生了。”
《漢語大詞典》:祝鸡(祝雞)
发出“祝祝”声呼鸡。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旅》:“空槽注猪,獖彘不到;张弓祝鸡,雄父飞去。”
分類:发出声呼
《漢語大詞典》:鸣石(鳴石)
(1).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山海经·中山经:“﹝ 长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鸣石。” 郭璞 注:“ 晋 永康 元年, 襄阳郡 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即此类也。” 袁珂 校注:“鸣石,盖磬石之类。 郭 説 襄阳郡 上鸣石,见《晋书·五行志》。”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鸣石出 华阴 ,虚桐採凤林。”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轮。”
(2).使山石发出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
《國語辭典》:林籁(林籟)  拼音:lín lài
风吹树林发出的声响。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宋。欧阳修会峰亭〉诗:「林籁静更响,山光晚逾鲜。」
《漢語大詞典》:林籁泉韵(林籟泉韻)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
《漢語大詞典》:锵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國語辭典》:放声(放聲)  拼音:fàng shēng
放开嗓门。《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王夫人见了吓的抖衣而颤,且儿一声,肉一声,放声恸哭起来。」
《漢語大詞典》:作响(作響)
发出声响。 许地山 《缀网劳蛛》:“只是不时来些微风,把满园底花影移动得不歇地作响。”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眉毛抖动了几下,全身骨节都在作响。”
《國語辭典》:剃发(剃髮)  拼音:tì fǎ
1.修剪头发。如:「头发太长,该去剃发了。」
2.落发出家。如:「他决定剃发出世,以修习佛法。」宋。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诗:「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漢語大詞典》:吐焰(吐燄)
亦作“ 吐爓 ”。亦作“ 吐燄 ”。 吐出火焰;发出光焰。 汉 班固 《东都赋》:“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欱野歕山。”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近陵吐焰,縟奔电於长锋;灌莽生尘,陨飞霜於劲鏃。” 唐 卢仝 《月蚀诗》:“今夜吐燄长如虹,孔隙千道射户外。” 元 吴师道 《次韵柳待制直院晚归》:“庭松吐燄引凌霄,露井银牀冻不消。” 理由 《扬眉剑出鞘》:“这一连串娴熟细腻的剑法,伴随着力度、幅度、深度、精度,杀那间爆发出来,如灵蛇吐焰,银光一闪,正中对方的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