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荧光
铜声
石烟
行关
鸣滩
小报
吐辉
剃落
鬼吹
喊声
发送
示警
社鸣
回声
乘雷
《漢語大詞典》:荧光(熒光)
(1).萤火之光。后汉书·灵帝纪:“帝与 陈留王 协 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唐 蒋防 《望禁苑祥光》诗:“拱 汾 疑鼎气,临 渭 比荧光。” 郭小川 《一个和八个》诗:“在那潮湿的霉烂的败草中,突地出现一支美丽的荧光。”
(2).某些物质受光或其他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
《漢語大詞典》:铜声(銅聲)
(1).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 唐 李贺 《马诗》之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王琦 汇解:“铜声,谓马骨坚劲,有如铜铁,故其声亦带铜声也。”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敲铜声於骏骨,撼削铁於霜蹄。”
(2).比喻遒劲的笔力。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谁似你铜声欵识,铁屈珊瑚,几撇斜披薤。”
《漢語大詞典》:石烟(石煙)
(1).山石间的烟雾。 唐 鲍溶 《巫山怀古》诗:“十二峯峦鬭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
(2).石油燃烧时发出的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國語辭典》:行关(行關)  拼音:xíng guān
旧时指发文到别处官衙拘捕逃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随即奉察院批发明文,押了原首人幸逢与本夫徐德,行关到临清州。」
《漢語大詞典》:鸣滩(鳴灘)
急流发出响声的河滩。 清 吴伟业 《夜泊汉口》诗:“秋气入鸣滩,钩帘对影看。” 清 吴伟业 《涂松晚发》诗:“籪响若鸣滩,芦洲疑骤雨。”
《國語辭典》:小报(小報)  拼音:xiǎo bào
1.旧时的非正式官报。宋。朱熹〈答蔡季通书〉:「适见小报,元善已得浙江提举。」
2.版面较小,发行范围较小,内容不如大报周全丰富的报纸。
《國語辭典》:吐辉(吐輝)  拼音:tǔ huī
闪耀光芒。三国魏。嵇康 杂诗:「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晋。陆机 演连珠五○首之一三:「朗璞蒙垢,不能吐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漢語大詞典》:剃落
指削发出家。南史·循吏传·郭祖深:“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復国有。”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童而有知,故生十五岁发出家心,始从舅氏剃落。”
《漢語大詞典》:鬼吹
迷信者称地面所发出的阴湿之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人卧牀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
《國語辭典》:喊声(喊聲)  拼音:hǎn shēng
大叫、呼喊的声音。《三国演义》第三回:「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
《國語辭典》:发送(發送)  拼音:fā sòng
1.拍发出去。如:「发送讯号」、「发送文件」。
2.分发出去。如:「请你将这批信件发送给各单位。」
3.送走。《水浒传》第六二回:「员外宽心少坐,小生发送李固下山便来也。」
4.送丧、办丧事。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呀!原来你浑家亡了也。你如今也有些钱钞发送你的浑家么?」《红楼梦》第三二回:「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情了。」
5.发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说著呵心头怒拥,无处发送。」
《國語辭典》:示警  拼音:shì jǐng
紧急情况下,以信号或动作使人注意,以示警告。如:「警察对违规集会群众举牌示警。」《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陛下飞龙在天,故天意以食龙示警。」《花月痕》第四六回:「何况天象示警于上,人事舛迕于下,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于唯唯喏喏之间!」
《漢語大詞典》:社鸣(社鳴)
古时乡里立社,种植其土所宜之木。古人认为社木发出声响预兆有变异。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右伏以 河 清社鸣,千载啟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
《國語辭典》:回声(回聲)  拼音:huí shēng
1.反响、回应。如:「他收到不少读者的回声,使他振奋不已。」
2.声波传送出去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乘雷
谓发出雷声。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诗:“离光初绕电,震气始乘雷。”
谓车轮声有如雷鸣。《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旂兮委蛇。” 胡文英 注:“乘雷,车乘之声如雷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