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国语辞典》:浑是(浑是)  拼音:hún shì
反正,不管如何。《醒世姻缘传》第七二回:「俺闺女养汉来?没帐!浑是问不的死罪。」也作「浑身」、「浑深」。
《國語辭典》:反正  拼音:fǎn zhèng
1.由不正复归于正。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
2.一反与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3.无论如何。如:「反正要来,不如早点来。」
4.敌对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领部分弟兄,向政府军反正。」
《國語辭典》:犯顺(犯順)  拼音:fàn shùn
1.违背常理、反叛作乱。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犯顺履险,潘岳乾没取危。」《新五代史。卷七○。十国世家。东汉》:「郭公举兵犯顺,其势不能为汉臣,必不为刘氏立后。」
2.犯颜强谏。《晋书。卷四五。列传。刘毅》:「昔冯唐答文帝,云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矣。」
《國語辭典》:起义(起義)  拼音:qǐ yì
1.为正义而起兵。《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2.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漢語大詞典》:反道
(1).违反正道。《书·大禹谟》:“蠢兹 有苗 ,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 宋 苏轼 《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 安 、 顺 、 桓 、 灵 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 西汉 之世。”
(2).还归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於贤人,其从义理,兆形於民心,则民反道矣。” 尹知章 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於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 燕王 迷惑失道,前与 齐王 子 刘泽 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 颜师古 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
(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乡为田烛。” 陈澔 集说:“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國語辭典》:义愤(義憤)  拼音:yì fèn
出于正义的愤怒。《红楼梦》第六○回:「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
《漢語大詞典》:左则(左則)
反正,横竖。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侦》:“呸!左则无人,耍他去。”
分類:反正横竖
《漢語大詞典》:恒数(恆數)
(1).定数。 南朝 梁武帝 《赠蔡道慕诏》:“言念伤悼,特兼常怀;追荣加等,抑有恆数。” 唐 杜甫 《宿花石戍》诗:“茫茫天地间,理乱岂恆数。”
(2).常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夫才量学文,宜正体製……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恆数也。”
(3).方言。横竖,反正。《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你恆数不是爹的小老婆就罢了,是爹的小老婆,我也不怕你。”
《國語辭典》:横直(橫直)  拼音:héng zhí
横竖、反正。如:「横直都是死,不如跟他们拚了。」
《漢語大詞典》:卜钱(卜錢)
卜术的一种。掷铜钱,以钱的反正代阴阳,看其变化以定吉凶。 唐 刘采春 《囉唝曲》:“莫作商人妇,金釵当卜钱。” 明 张鼎思 《琅琊代醉编·卜钱》:“筮,以蓍,古法也。近世以钱掷爻,欲其简便,要不能尽卜筮之道。”
《漢語大詞典》:还兵(還兵)
(1).回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攻 龙 、 孤 、 庆都 ,还兵攻 汲 。” 汉 枚乘 《上书重谏吴王》:“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新唐书·刘悟传:“吾属为驱迫就死地,孰若还兵取 鄆 立大功。” 清 顾炎武 《京口即事》诗:“转战收 铜马 ,还兵饮 月支 。”
(2).倒戈,反正。《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
(3).交还兵权。三国志·蜀志·宗预传:“ 预 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
《漢語大詞典》:浑深(渾深)
(1).水浊而深。埤雅·释鱼:“故里语曰:‘ 洛 鲤 伊 魴,贵於牛羊。’言 洛 以浑深宜鲤, 伊 以清浅宜魴。”
(2).方言。反正,横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结论或结果。《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我们这两家姑娘可是不怕人相,也难説比那月里红鹅,浑深满 临清 唱的没有这们个容颜,只是不好叫大官人自己看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我也有房屋地土,浑深走不了我。”
《漢語大詞典》:文妖
亦作“ 文訞 ”。 封建时代对违反正统思想的文章或作者的蔑称。亦指以文章蛊惑人心的人。明史·文艺传一·王彝:“尝著论力詆 杨维楨 ,目为文妖。”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富是时,文訞迭出,波荡后生,莫可救止。” 柳亚子 《六州》诗:“惮帅成封建,文妖乱是非。”
《漢語大詞典》:恒属(恆屬)
方言。横竖,反正。《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恆属大家只要图了事,上司差派,不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