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十思
(1).谓反复思虑。《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所取者 恪 也,今已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喜 《志林》:“初 权 病篤,召 恪 辅政。临去,大司马 吕岱 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俭德为全德,无思契十思。”
(2). 唐 魏徵 谏 太宗 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旧唐书·魏徵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恐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 唐 魏徵 谏 太宗 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旧唐书·魏徵传》:“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恐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漢語大詞典》:十反
(1).亦作“ 十返 ”。谓反复或往返多次。《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 闻之,从 列子 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蘄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董幼宰 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其相 天柱王 用事,拘天子行人鸿臚丞 赵德楷 ,帝遣使晓敕,十返,无悛言。”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2).十种反常现象。 宋 倪思 《经鉏堂杂志》:“贵人十反:夜当卧而饮宴;早当起而醉卧;心当逸而劳;身当劳而逸;吝束脩不请师教子弟,而以大钱顾教声妓;药饵无病而服,有病不肯服;果蔬尚新不待熟;食物取细失正味;山水不喜真境而喜图画;器用不贵金银而贵铜甆。”
(3).即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清 吴伟业 《望江南》词之八:“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麤细听人多。絃索应云锣。”详“ 十番鼓 ”。
《漢語大詞典》:十番鼓
一种器乐合奏名。因演奏时轮番用鼓、笛、木鱼等十种乐器,故名。起于 明 万历 时,今仍流行于 苏 、 浙 、 闽 等地。初以打击乐器为主,后亦杂以多种管弦乐器,其种类因时因地而异,所用乐器亦有不限于十种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吹洞簫,唱时曲,酒半,打十番鼓。” 清 何洯 《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亦省作“ 十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我们君臣同乐,打一回十番何如?”《红楼梦》第十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臺上预备着呢。” 冰心 《往事二》四:“我梦中停足倾耳,自然赞叹,这是‘十番’,究竟还是东方的古乐动人!”参阅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纪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漢語大詞典》:转辗(轉輾)
亦作“ 转展 ”。
(1).循环反复;反反复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而今听小子説一个淫人妻女,妻女淫人,转辗果报的话。”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断断续续的思潮,转展不已。”
(2).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识者以前后主计大臣,不思万姓之殫竭,而转展相资,务损于人,为国生患。”《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石公 廉吏,因仓火失官丧躯,女亦官卖,转展售於寒家。” 清 沈起凤 《谐铎·奇婚》:“故引 文郎 入幕,转辗相援,脱汝等於水火中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 徐迟 《井冈山记》:“许多革命小故事,经过口头转辗传布,未必翔实正确。”
(3).睡觉时翻来覆去。 明 孙柚 《琴心记·阳关送别》:“怕捲绣罗幃,转展长吁气。”《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再説 柳翠 自和尚去后,转展寻思,一夜不睡。”《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绣阁罗幃夜深凉,转辗不眠好凄凉。”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祝由科》:“经夜而醒,曰:‘我忆昨日为小待詔以刀刺耳,疼极而昏,何今日无恙,其梦耶?’则其髮已剃矣,正转辗自疑间,肆主偕棍徒来问候,始知其故。”
(1).循环反复;反反复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而今听小子説一个淫人妻女,妻女淫人,转辗果报的话。”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断断续续的思潮,转展不已。”
(2).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识者以前后主计大臣,不思万姓之殫竭,而转展相资,务损于人,为国生患。”《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石公 廉吏,因仓火失官丧躯,女亦官卖,转展售於寒家。” 清 沈起凤 《谐铎·奇婚》:“故引 文郎 入幕,转辗相援,脱汝等於水火中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 徐迟 《井冈山记》:“许多革命小故事,经过口头转辗传布,未必翔实正确。”
(3).睡觉时翻来覆去。 明 孙柚 《琴心记·阳关送别》:“怕捲绣罗幃,转展长吁气。”《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再説 柳翠 自和尚去后,转展寻思,一夜不睡。”《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绣阁罗幃夜深凉,转辗不眠好凄凉。”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祝由科》:“经夜而醒,曰:‘我忆昨日为小待詔以刀刺耳,疼极而昏,何今日无恙,其梦耶?’则其髮已剃矣,正转辗自疑间,肆主偕棍徒来问候,始知其故。”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