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养正,号双岩。以训行孝谨著称于州闻。有《双岩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觐,字庚生,号双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东瓯诗存》卷九)。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占龟,字十朋,黄岩(今属浙江)人。与石公弼、李光为内外兄弟。人称双桂隐士。事见宋《嘉定赤城志》卷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无为人。仁宗庆历间进士。博学能文。知本军,徙知汉阳,为政和易,有古循吏风。
全宋诗
双渐,无为(今属安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知无为军,寻通判吉安。官至职方郎中。事见清乾隆《无为州志》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0 【介绍】: 宋僧。南雄州始兴人,俗姓邬。少为书生。年十九而目盲,遂出家,后复明。往依黄檗南公,继其法席,住隆兴黄龙寺。名其方丈曰“晦堂”,人因以呼之。黄庭坚曾师事之。赐号宝觉禅师。
全宋诗
释祖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檗南公。后继席黄龙。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祖心(一○二五 — 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少为儒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忽复明,乃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参云峰悦禅师,三年无所得。往依黄檗南禅师,四年不大发明。复上云峰,会悦谢世,就止石霜,因阅《传灯》,自此开悟,径回黄檗,后继席黄龙。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邬,或云姓郭,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本儒生,年十九出家,历访名师。入南昌黄龙山依临济宗大师慧南,终得其法。后继慧南主讲席十有二年,法门大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尝以「晦」名其堂,人称晦堂禅师。黄庭坚曾师事之。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大师。著有《宋镜会要》二卷(存)、《宝觉禅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存)。见《豫章文集》卷二四《黄龙心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二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禅师出于邬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明年试经业。而公独献诗。得奏名。剃发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于是弃之。入丛林。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悦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公至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悦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公亦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公从容游泳。陆沉众中。时时往决云门语句。南公曰。知是般事便休。汝用许多工夫作么。公曰。不然。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南公肯之。已而往翠岩真禅师。真与语大奇之。依止二年。而真殁。乃还黄檗。南公使分座令接纳。后来南公迁住黄龙。公往谒。泐潭月禅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谓政不自歇去耳。乃下乔木入幽谷乎。公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学之学。朝宗百川。中以小疾医寓漳江。转运判官夏倚公立。雅意禅学。见杨杰次公。而叹曰。吾至江西。恨未识南公。次公曰。有心上座。在漳江。公能自屈。不待见南也。公立见公剧谈。神思倾豁。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及情与无情共一体。时有狗卧香卓下。公以压尺击狗。又击香卓曰。狗有情即去。香卓无情自住。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公立不能对。公曰。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又尝与僧论维摩曰。三万二千师子宝座。入毗耶小室。何故不碍。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为别假异术耶。夫难信之法。故现此瑞。有能信者。始知本来自有之物。何故复令更信。曰。若无信入。小必妨大。虽然既有信法。从何而起耶。又作偈曰。楼阁门前才敛念。不须弹指早开。扄善财一去无消息。门外春来草自青。其指法亲切。方便妙密。多类此。南公入灭。公继住持十有二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于务。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而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州。虚大沩以致公。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已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藉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耳。此岂可复为也。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公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公为举其纲。其言光明广大。如青天自日之易识。其略曰。三乘十二分教。还同说食示人。食味既因他说。其食要在自己亲尝。既自亲尝。便能了知其味。是甘是辛。是咸是淡。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复如是。真性既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己亲见。若能亲见。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既能了知。真妄生死。返观一切语言文字。皆是表显之说。都无实义。如今不了。病在甚处。病在见闻觉知。为不如实知。真际所诣。认此见闻觉知。为自所见。殊不知此见闻觉知。皆因前尘而有分别。若无前尘境界。即此见闻觉知。还同龟毛兔角。并无所归。师直闻所未闻。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承谕昔时开悟。旷然无疑。但无始已来习气。未能顿尽。然心外无剩法者。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而欲尽之。若起此心。翻成认贼为子也。从上以来。但有言说。乃至随病设药。纵有烦恼习气。但以如来知见治之。皆是善权方便。诱引之说。若是定有习气可治。却是心外有法。而可尽之。譬如灵龟曳尾于涂。拂迹迹生。可谓将心用心。转见病深。苟能明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既无。更欲教谁顿尽耶。公以生长极南。少以宏法。栖息山林。方太平时代。欲观光京师。以饯馀年。乃至京师。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尽礼迎之。庵于国门之外。久之南还。再游庐山。彭器资之守九江。公见之。器资从容问公。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公曰。有之。曰。愿闻其说。公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亦不往。有偈曰。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去。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可以想见公人物。黄龙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公之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众矣。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之见。或慢谤。承颜接辞。无不服膺。公既腊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 南公塔之东。号双塔。有得法上首。惟清自有传。 赞曰。公于南公圆寂之日。作偈曰。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裴回。谁云秤尺平。直中还有曲。谁云物理齐。种麻还得粟。可怜驰逐天下人。六六元来三十六。追玩南公曰。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之语。此老为克家之子。呜呼陨此伟人。世间眼灭。惟此未尝不心折。读其陈迹。尚若雨霁之夕。望东南之月。皎然万星之中。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心。南雄始兴邬氏子。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惠全。明年试经业。独献诗。试官奇之。遂以合格闻。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弃之谒云峰悦公。难其孤硬告行。峰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居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峰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后阅传灯。至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云云)。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往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师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往见翠岩真。真与语大奇之。又见泐潭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为下乔入幽。师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字之学。朝宗百川。初南公使分座。公迁化。师继其席。凡十有二年。法道大振。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虚大沩以致。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以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山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如天人师。今则挂名官府。若编户民直。遣五伯追呼之耳。岂可复为。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为举其纲。师直闻所未闻。后一至京师。寻还庐岳。适器资守九江。问曰。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曰有。曰。愿闻其说。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不往。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师直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甚众。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见者。或慢谤。承颜接词。无不服膺。腊既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冬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双塔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自圆,号普云,俗姓雍,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年十九,以试经被僧服,留教苑五祀。历扣诸大尊宿。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荐福寺,迁云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圆号普云。绵州雍氏子也。夙有灵根少能割爱。卸欲梏如鱼脱网。入法苑似凤栖梧。十九试经得颂祠牒。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关南下。参游四众咸推英俊。遍扣尊宿。始入龙门偶步廊庑。睹绘壁间胡人之像忽尔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举法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圆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东矣。释善能亦高庵嗣法门人。其族严陵未详姓氏。一日高庵普请择菜。次庵知其缘熟忽以猫儿掷能怀中。能拟议。被庵拦胸踏倒。豁然大悟起惟吟笑而已。历侍既久德馨远闻。缁素倾心天人拥出。住持福州中际大阐宗风。世称双树法幢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圆,字普云,绵州雍氏子也。夙有灵根,少能割爱,脱彼欲梏,栖此法林。年十九,试经得颁祠牃,染衣之后,先探律宗作犯止持,白圭良璧,淹流教海五祀。而后出关南下,遍扣尊宿,始入龙门,偶步廊庑,睹绘壁间胡人之像,忽尔有省。至夕,白于高庵,庵举法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庵即筴火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圆于言下大悟,呈偈曰:“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呑尽杨岐栗棘蓬。”高庵遣侍佛眼,眼曰:“吾道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3—1176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或云德阳人,字无变,号澹斋。李良臣子。以荫补将仕郎。历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召置幕下,颇有赞画。官终潼川府通判。以文学知名。有《澹斋集》。
全宋诗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著由子廉矩编次为《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矩《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为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九八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双,号澹斋,绵竹(今四川省绵竹)人,良臣子。以文学知名,尤酷嗜诗,尽取唐以来名辈之作,采其句之杰伟者,类而集之,名《诗林摘奇》。以荫补将仕郎,调成都府灵泉县尉、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四川,置之幕下,颇有赞画。改奉议郎,通判潼川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见《澹斋集》附录《李澹斋行状》。
李知先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李知先,字元象,祖籍陇西,号双钟处士。乾道初在世。尝撰《活人书括》四卷(存)。见《宋以前医籍考》第六三四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宗臣,一字宗元,号双溪。以乡贡入太学,秦桧延之为诸孙师。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擢太常博士,兼检正诸房公事。绍兴二十六年,革正前举桧党出身,改冠等七人阶官并带“右”字。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进士,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致仕。卒年八十。有《燕喜词》、《忠诚堂集》。
全宋诗
曹冠,字宗臣,东阳(今属浙江)人。以乡贡入太学,为秦桧诸孙师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授平江府教授。次年,迁行国子录,除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六九)。桧死,罢。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再及第(同上书卷一七○、一七四)。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旋致仕,卒年八十。有《双溪集》及《忠诚堂集》,已佚。《金华贤达传》卷九、《金华先民传》卷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四
曹冠,字宗臣,一字宗元,号双溪,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以文词知名于时。秦桧十客之一,桧以诸孙师事之。绍兴二十四年与桧孙秦埙同登甲科,其答策力攻二程理学。二十五年由平江府府学教授行国子录,寻擢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议谥,谓桧绍开中兴,宜谥忠献。二十六年九月驳放其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进士。绍熙初知郴州。后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卒年八十。著有《经进十论》、《万言书》、《恢复秘略》、《时政救弊》、《裕民政要》、《补正忠言》、《帝范十赞》、《忠诚堂集》及《双溪集》二十卷,均佚,仅有《燕喜词》传世。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六九、一七○、一七四,《诚斋集》卷七三《郴州仙居般仓记》,《金华贤达传》卷九,《金华先民传》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1214 【介绍】: 宋隆兴府靖安人,初字辅国,更字平叔。学者称双峰先生。孝宗淳熙八年进士。授蒲圻主簿,改善化主簿,迁衡州录事参军。治事廉明,去官之日,民为流涕。有《双峰猥稿》。
全宋诗
舒邦佐(一一三七~一二一四),字辅国,更字平叔,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初授鄂州蒲圻簿,改潭州善化簿,迁衡州录事参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铭》。 舒邦佐诗,以清道光二十九年刻《双峰猥稿》(其中卷八为诗)为底本。校以明崇祯六年舒氏家刻《双峰先生存稿》(简称崇祯本,共六卷,卷六为诗)及清初抄本《双峰先生文集》(简称清抄本,共九卷,卷八为诗,藏北京图书馆)。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七五
舒邦佐(一一三七——一二一四),字辅国,后更字平叔,隆兴府靖安(今江西靖安)人。淳熙八年进士,初调鄂州蒲圻簿,改潭州善化簿,迁衡州录事参军。所至以廉称,甚得民心。绍熙五年,以疾告归。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事迹见李大异《故致政通直舒公墓志铭》(抄本《双峰猥稿》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1218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晦叔,号双溪。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张栻帅江陵,闻其贤,檄入幕府。为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宁宗庆元中知湖州,不畏豪强贵戚。积官至军器少监。博通经史,工诗文,著述甚丰。有《双溪集》。
全宋诗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历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为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为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著作佐郎。五年,为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为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调明州司法参军,再调鄂州崇阳簿。张栻帅江陵,召入幕府。秩满,授潭州教授,改临湘县令,通判临江军。庆元四年除太学博士,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明年,为著作郎、吴兴郡王府教授,除军器少监。奉祠,起知饶州,改湖州。嘉定十一年卒于家,年八十一。著有《读易笔记》、《尚书传》、《礼记》、《论语》、《孝经》、《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考工记》、乡饮酒仪、诸经考疑、《编年通纪》、《纪年提要》、《天对解》、《韩柳辨證》、《伤寒论》及诗文集,总题为《双溪类稿》。见胡升《王大监炎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史翼》卷二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人,字少才,号双流。范仲黼从子。师张栻。以进士官太学,有要人慕而候之,避之不见。宁宗嘉泰末,上疏极陈韩侂胄之恶,被罢官。后被召,史弥远忌之,不得入对,以吏部郎知泸州。在泸置平泉寨,邑境大治,然卒不得入朝。官终知崇宁县。
全宋诗
范子长,字少才,号双流,丹棱(今属四川)人。孝宗淳熙间进士(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为军器监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八)。开禧元年(一二○五),国子监丞(同上书选举二二之二二)。嘉定三年(一二一○),为湖北转运判官(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三五)。有《皇州郡县志》(《宋史》卷二○四《艺文》),已佚。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古田人,字颙之,号双溪。少颖悟,年十三通《周易》。宁宗庆元五年进士。为道州教官,以阐扬正学为己任。召试馆职,累迁著作郎。力言禁锢道学之非,忤大臣意,出知吉州,致仕归。
全宋诗
苏大璋,字颙之,号双溪,古田(今福建古田东北)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特奏名(《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二五),任道州教授。嘉泰四年(一二○四),除秘书省正字兼实录院检讨、国史院编修。开禧二年(一二○六),知吉州。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今录诗三首。
何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六四
何侁,号双童,理宗时人。见所撰《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少从学于黄干,干甚器之。尝赴试不遇,遂潜心经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无虚日。及卒,门人私谥文元。有《五经讲义》、《论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近思录注》等。
全宋诗
饶鲁,字伯舆,一字仲元,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从黄干学。赴试不第,遂专意经学。作石洞书院,前有两峰,因号双峰。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补饶州教授(《宋史》卷四四《理宗本纪》)。卒,门人私谥文元。有《五经讲义》等,已佚。事见明正德《饶州府志》卷四。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七九二七
饶鲁,字伯舆,一字仲元,一字师鲁,号双峰,饶州馀干(今江西余干西)人。幼从黄干游,干甚器之。不事科举,一意经学。其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当事累荐召,不起。四方聘讲无虚日,作朋来馆以居学者,又作石洞书院。宝祐二年以布衣补饶州教授。及卒,门人私谥文元。所著有《饶双峰讲义》(存)、《语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西铭图》、《近思录注》等。见《宋史》卷四四《理宗本纪》,《南宋书》卷六三,《宋元学案》卷八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三,《宋史翼》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