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及事
(1).犹成事,谓做某事至于成功。《公羊传·僖公元年》:“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 邢 已亡矣。” 三国 魏 曹植 《辩道论》:“臣年十三而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事,教臣鼓琴。”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2).犹及笄。 宋 范仲淹 《窦谏议录》:“﹝ 禹钧 ﹞祝付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
《漢語大詞典》:不及事
不能成事;完不成任务。管子·小匡:“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度支 符州 ,折民户租岁,徵緜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唯恐不及事被罪。”
《國語辭典》:深度  拼音:shēn dù
1.深浅的程度。如:「这口井的深度是多少?」
2.对事物理解、体悟的程度。如:「他的见解颇有深度。」
《漢語大詞典》:虑变(慮變)
谋及事物的转化。《关尹子·七釜》:“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恩或化为讎,讎或化为恩。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
分類:及事转化
《国语辞典》:人事全非  拼音:rén shì quán fēi
人及事物全都改变,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如:「三十多年后重返母校,虽然人事全非,但校舍依旧,仍然勾起不少回忆。」
《国语辞典》:顾不的死活(顾不的死活)  拼音:gù bù de sǐ huó
不能顾及事情的严重性。《红楼梦》第三二回:「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国语辞典》:料前不能料后(料前不能料后)  拼音:liào qián bù néng liào hòu
预测事情只顾得眼前,不能顾及事后。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
《国语辞典》:提头知尾(提头知尾)  拼音:tí tóu zhī wěi
刚叙及事情的开头,就知道后面所要描述的结果。比喻领悟力很强。如:「他头脑聪明,提头知尾,指导起来毫不费力。」
《国语辞典》:白领劳工(白领劳工)  拼音:bái lǐng láo gōng
从事文书及事务方面工作的雇员。不同于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工。如打字员、文书员、会计员等。
《国语辞典》:行政官  拼音:xíng zhèng guān
执行行政事务的官吏,可分为政务官及事务官。
《国语辞典》:事实审(事实审)  拼音:shì shí shěn
法院审判诉讼案件,注重證据的调查及事实的认定,因其所审理者兼括事实问题及法律问题,故称为「事实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