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叉路
岔道,歧途。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你们在这里不要动,妖兵来了,指引他们到叉路上去!”
《國語辭典》:三叉路  拼音:sān chā lù
几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交叉的地方。宋。陆游 舍北行饭书触目诗二首之二:「意行舍北三叉路,闲看桥西一片秋。」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这里是个三叉路,不知那条路往黄州去。」也作「三叉口」、「三岔路口」。
《国语辞典》:叉路货(叉路货)  拼音:chā lù huò
本指品质不良的货品。后比喻外行,不是真有本事。后《西游记》第三回:「一时答应不来,岂不被人看做叉路货,受他轻薄。」
《国语辞典》:没叉路(没叉路)  拼音:méi chā lù
没有第二条路。指就这么办。《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这没叉路,劈头诉著刘芳名,说他诈财无餍。」
《漢語大詞典》:丫路
叉路。 明 袁宏祖 《九月二日盛集》诗:“斜鬟溪女笑,丫路板桥危。”
分類:叉路
《漢語大詞典》:界路
交叉路口。《四游记·众臣表奏捉华光》:“臣带天兵下中界捉 华光 ,不想 华光 变作妇人,在界路悲哭,将臣火车坐去。”
《国语辞典》:徘徊歧路  拼音:pái huái qí lù
在叉路口走来走去,无法决定去向。比喻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歧」文献异文作「岐」。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岐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国语辞典》:交通号志(交通号志)  拼音:jiāo tōng hào zhì
置于道路交叉路口或其他必要地点的特定设备。藉其所表示的光色、讯号等,来管制人车交通。
《国语辞典》:闯黄灯(闯黄灯)  拼音:chuǎng huáng dēng
当交叉路口的黄灯亮时,未超越路口横线的车辆、行人,必须停止前进。如不遵守号志指示,擅自闯越通过的,称为「闯黄灯」。
《漢語大詞典》:交通信号灯(交通信號燈)
安置在交叉路口指示车辆和行人行进或停止的具有法律效能的交通指挥工具之一,由红灯、绿灯、黄灯等彩色灯光信号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