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汉阴
陈留
广德
桂阳
盱眙
嘉兴
南皮
缙云
巴东
芜湖
分宜
敦煌
吴县
绛县
巴丘
《漢語大詞典》:汉阴(漢陰)
(1). 汉水 南岸。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 成玄英 疏:“ 汉 阴, 汉水 之阴。水南曰阴。”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汉 阴之高。” 唐 杜甫 《喜晴》诗:“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明 唐顺之 《秋夜》诗:“ 汉 阴鲜机械, 河上 多道情。”
(2).县名。在 陕西省 南部。 后汉 置 汉阴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汉中 城,又南有 汉阴 城。相传 吕后 所居胜览。”
《国语辞典》:陈留(陈留)  拼音:chén liú
县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之南,濒惠济河南岸。
《国语辞典》:广德(广德)  拼音:guǎng dé
1.县名。位于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处,县境内以多山闻名。
2.唐朝代宗的年号(西元763~764)。
3.宽厚的德性。《老子》第四一章:「广德若不足。」
《国语辞典》:桂阳(桂阳)  拼音:guì yáng
县名。位于湖南省南部。参见「桂阳县」条。
《國語辭典》:盱眙  拼音:xū yí
县名。在今江苏省西部,淮河中下游,洪泽湖南岸。战国时属楚国,秦朝始置县。
《国语辞典》:嘉兴(嘉兴)  拼音:jiā xīng
1.县名。位于浙江省吴县东,为沪杭甬铁路与大运河的交点。交通便利,盛产蚕丝。旧名嘉禾,为嘉兴府治。
2.东晋时西凉李歆的年号(西元417~420)。
《漢語大詞典》:南皮
县名。 秦 置。今属 河北省 。 汉 末 建安 中, 魏文帝 曹丕 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 吴质 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后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 李善 注引汉书曰:“ 渤海郡 有 南皮县 。”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念昔 渤海 时, 南皮 戏清沚。” 唐 陈子良 《游侠篇》诗:“东郊鬭鸡罢, 南皮 射雉归。”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胜流宗 北海 ,高会集 南皮 。”
《漢語大詞典》:缙云(縉雲)
(1).古官名。远古传说 黄帝 时夏官为缙云,并以为族氏。 唐 代以缙云为兵部之别称。左传·文公十八年:“ 縉云氏 有不才子。” 杜预 注:“縉云, 黄帝 时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以某忝縉云之旧僚……见託铭誌。” 唐 张说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诗之二:“縉云连省阁,沟水遽西东。”
(2).山名。在 浙江省 缙云县 境。又名 仙都山 。传为 黄帝 时 缙云氏 封地。
(3).县名。 唐 置。自 括苍 及 永康 两县析出。 明 清 皆属 浙江省 处州府 。今仍名 缙云 ,县治在 五云镇 。
《国语辞典》:巴东(巴东)  拼音:bā dōng
1.地名。(Padang)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岸,帕坦河口,为岛上主要港口。人口约二十万,以橡胶、咖啡、石油为输出大宗。
2.县名。参见「巴东县」条。
3.郡名:(1)东汉刘璋分巴郡为三,巴东为三巴之一。旧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2)在今湖北秭归县。唐置归州,后改称为「巴东郡」。
《国语辞典》:芜湖(芜湖)  拼音:wú hú
1.县名。参见「芜湖县」条。
2.湖泊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南。因蓄水不深,且多芜藻,故称为「芜湖」。丹阳湖水南流入此,再合五丈湖至县境西流入长江。
《漢語大詞典》:分宜
(1).县名。属 江西省 。 宋 雍熙 年,分 宜春 等十一乡置县,故名“分宜”。参阅太平寰宇记·袁州
(2). 明 奸相 严嵩 , 江西 分宜 人。世多以“分宜”代称之。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郑端简公 为大司寇时,知 分宜 必败,不欲以一名刺留其记室。” 清 吴学濂 《杨椒山公祠》:“阶前请铸 分宜 像,斫地行人共激昂。”
《國語辭典》:敦煌  拼音:dūn huáng
地名。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经此西运,是丝路上的重要据点。也称为「燉煌」。
《国语辞典》:吴县(吴县)  拼音:wú xiàn
县名。在江苏省上海市西。旧为吴县、元和、长洲三县及太湖、靖湖两厅。因境内有姑苏山、姑苏台,故旧称为「姑苏」。
《国语辞典》:绛县(绛县)  拼音:jiàng xiàn
县名。位于山西省南部,涑水北岸,新绛县东南。汉为闻喜县,后魏设置南绛县,西魏时改为绛县,唐移县于今所在。清属绛州直隶州,民国后直属于山西省。农产以小麦、棉花为主。
《国语辞典》:巴丘  拼音:bā qiū
1.县名。三国时吴置,至隋时废置,旧城在今江西省峡江县北。
2.山名。在湖南岳阳县湘水右岸。也称为「巴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