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痹厥
肢体疼痛麻木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冬善病痹厥。”《素问·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高级汉语词典》:倡厥
任意横行
《漢語大詞典》:愤厥(憤厥)
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列子·汤问:“ 吴 楚 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
《漢語大詞典》:发厥(發厥)
昏厥,失去知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当时姨太太便气的几乎发厥。”
《漢語大詞典》:末厥
宋 时俗语。谓卑劣,卑贱。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陶尚书 穀 尝曰:‘尖簷帽子卑凡厮,短靿靴儿末厥兵。’末厥,亦当时话。” 宋 刘攽 中山诗话:“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 欧公 记 陶尚书 诗语‘末厥兵’,则此兵正谓未贼尔。”一说谓倔强凶悍。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七:“大抵末厥者,犹今俚俗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强刁厥之谓。”
《漢語大詞典》:劣厥
亦作“ 劣撅 ”。 犹言顽劣;粗夯。
分類:顽劣
《漢語大詞典》:冷厥
犹昏厥。 明 汤显祖 《还魂记·闹殇》:“小姐冷厥了,夫人有请。”
分類:昏厥
《漢語大詞典》:热厥(熱厥)
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素问·厥论》:“阴气衰於下,则为热厥。”
《漢語大詞典》:气厥(氣厥)
犹昏厥。《素问·气厥论》:“胆移热於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红楼梦第一二○回:“只见 袭人 心痛难禁,一时气厥。”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 王妃 ﹞痛哭一声,伏于 穆哥 身上,宛如气厥,不复作声。”
分類:昏厥
《漢語大詞典》:煎厥
发高烧而昏厥。《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絶,辟积於夏,使人煎厥。”
分類:昏厥
《漢語大詞典》:厥昭
虫名。即蟩蛁,蜻蛉虫的别称。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溼。”
分類:虫名蜻蛉
《漢語大詞典》:厥貉
春秋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项城县 西南。春秋·文公十年:“冬, 狄 侵 宋 , 楚子 、 蔡侯 次於 厥貉 。”《公羊传》作“屈貉”。参阅《春秋传说汇纂》
分類:地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厥证(厥證)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高级汉语词典》:厥幸
其罪
《漢語大詞典》:厥逆
(1).中医学病症名。指手足厥冷。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絶。”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
(2).中医学病症名。指胸腹剧痛,两足暴冷,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的病症。参阅《灵枢·癫狂》
(3).中医学病症名。指久久头痛的一种。参阅《素问·奇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