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7,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九原
九原唤起
九原可作(又作:九原起)
旷原
原思贫(又作:原宪室 ...)
哺糟
屈原行吟
陆平原
中原无鹿(又作:中原逐鹿 ...)
绣比平原(又作:买丝绣平原)
毛遂堕井
脂韦
千里驹
女媭
佩兰
典故
相关人物
叔誉
 
赵文子(赵武)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9~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馀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东汉·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作『原』。」

简释

九原:指墓地。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唐杜甫《哭长孙侍御》:“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例句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顾况 酅公合祔挽歌

典故
九原唤起

相关人物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三国吴·韦昭注:「『原』,当作『京』也。京,晋墓地。」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7~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汉·郑玄注:「全要领者,免于刑诛也。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
典故 
九原起

相关人物
叔向
 
赵文子(赵武)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赵文子称贤随武子〉~47~
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乎!」

简释

九原可作:喻死者再生。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例句

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玡邴曼容。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复遗踪泪万行。 罗隐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罗隐 咏史

典故
相关人物
穆天子
 
西王母


《穆天子传》卷三《旷原大猎章》
巳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乃发宪令,诏六师之人。
《穆天子传》卷四《里西土之数章》
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毋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毋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自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一万四千里。

例句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典故
原思贫
 
原宪室
 
原宪桑枢
 
原宪甘贫
   
原贫
 
原门席
 
杖藜裹饭
 
衣百结
 
贫原宪
 
贫非疚
 
类原宪

相关人物
原宪(子思)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5~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唐。成玄英疏:「原宪,孔子弟子,姓原,名思,字宪也。周环各一堵,谓之环堵,犹方丈之室也。以草盖屋,谓之茨也。褐,粗衣也。匡,正也。原宪家贫,室唯环堵,仍以草覆舍,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夫妻二人各居一室,逢雨湿而弦歌自娱,知命安贫,所以然也。」

简释

原宪贫:咏贤士能安贫乐道。唐王维《山中示弟》:“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例句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于濆 富农诗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孟郊 伤时

纵闻兵赋急,原宪本家贫。 张祜 乐静

菊英空折罗含宅,榆荚不生原宪家。 徐夤 草木

贾生独未达,原宪竟忘贫。 戴叔伦 送张南史

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李瀚 蒙求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白 白马篇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杜甫 奉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原宪素非贫,嵇康自寡欲。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原宪贫无愁,颜回乐自持。 沈佺期 伤王学士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王维 山中示弟

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 白居易 涧底松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卢纶 冬日登城蔡有怀因赠程腾

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秘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病如原宪谁能疗,蹇似刘桢岂用占。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典故  
餔啜糟与醨
 
餔啜糟醨

相关人物
屈原

参考典故
濯缨
 
独醒人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例句

缅慕鼓枻翁,啸咏哺其糟。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韩愈 感春四首之二

典故
三闾憔悴
 
吟泽畔
  
屈原行吟
 
屈平憔悴
 
左徒行吟
 
形容憔悴
 
憔悴湘滨
  
泽畔行吟
 
灵均泽畔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86~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80~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例句

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 戎昱 送郑炼师贬辰州

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贾至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典故
陆平原
 
陆机

相关人物
陆机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既感全济之恩,又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馀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将军王阐、郝昌、公师藩等皆玖所用,与牵秀等共證之。颖大怒,使秀密收机。其夕,机梦黑幰绕车,手决不开,天明而秀兵至。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神色自若,谓秀曰:「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悽恻。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

例句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 刘长卿 送陆沣仓曹西上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陆机犹滞洛,念子望南鸿。 李端 送夏中丞赴宁国任

曾忝陆机琴酒会,春亭惟愿一淹留。 武元衡 春日酬熊执易南亭花发见赠

更过三张价,东游愧陆机。 耿湋 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

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 贯休 送高九经赴举

陆机婴世网,应负故山心。 钱起 别张起居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典故
中原无鹿
    
失鹿年
 
失鹿狂秦
 
秦失鹿
  
逐中原鹿
   
鹿失嬴秦
 
鹿走山三

相关人物
蒯通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2629~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265~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齐辩士蒯通。」乃诏齐召蒯通。通至,上欲亨之,曰:「若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王命论〉~2264~
唐·李善注引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

例句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吴少微 过汉故城

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张正元 临川羡鱼

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 李世民 冬狩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李甘 九成宫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 李华 咏史十一首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 广溪峡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温庭筠 过五丈原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王绩 过汉故城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蔡京 责商山四皓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从述怀

七泽钓师应识我,中原逐鹿不知谁。 齐己 湖上逸人

典故
丝难绣
 
绣比平原
 
买丝绣平原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魏无忌(信陵君)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2365~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例句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李贺 浩歌

典故 
野人毛遂

相关人物
毛遂
 
赵胜(平原君)


旧题汉·葛洪《西京杂记》卷六
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例句

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 张祜 江上旅泊呈杜员外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李白 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

典故 
茅诛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补注》卷六〈卜居〉~76~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廉絜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抗轭乎?将随驽马之?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汉·王逸注:「才绝殊也。」

例句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吴融 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

借宅诛茅绿,分囷指粟红。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 杜甫 天池

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典故 
名驹千里

相关人物
刘德(河间献王)
 
刘彻(汉武帝)
 
屈原
 
曹操(魏武帝)
 
鲁仲连


《楚辞补注》卷六〈卜居〉~76~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喔咿嚅唲,以事妇人乎?宁廉絜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抗轭乎?将随驽马之?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汉·王逸注:「才绝殊也。」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2459~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鲁仲连子》云:「齐辩士田巴,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年十二,号『千里驹』,往请田巴曰:『臣闻堂上不奋,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柰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田巴曰:『谨闻命矣。』巴谓徐劫曰:『先生乃飞兔也,岂直千里驹!』巴终身不谈。」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楚元王刘交〉~927~
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唐·颜师古注曰:「言若骏马可致千里也。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休传〉~279~
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閒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太祖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休中领军。文帝即王位,为领军将军,录前后功,封东阳亭侯。夏侯惇薨,以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车驾临送,上乃下舆执手而别。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拜扬州牧。明帝即位,进封长平侯。吴将审屯皖,休击破之,斩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太和二年,帝为二道征吴,遣司马宣王从汉水下,休督诸军向寻阳。贼将伪降,休深入,战不利,退还宿石亭。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休上书谢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谥曰壮侯。子肇嗣。
典故
相关人物
女媭
 
屈原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东汉·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婵媛,犹牵引也,一作掸援。」

例句

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李白 古风

典故 
纫兰佩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卷一《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东汉·王逸注:「纫,索也。兰,香草也,秋而芳。佩,饰也,所以象德。故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结者佩觿,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言己脩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被;纫索秋兰,以为佩饰。」

例句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徐铉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韩愈 猗兰操

《國語辭典》:九原  拼音:jiǔ yuán
1.九州大地。《国语。周语下》:「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2.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后泛指墓地。唐。韦庄〈感怀〉诗:「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唐。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3.九泉,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宋。苏轼 亡妻王氏墓志铭:「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与我事母养子,才是本等。我在九原亦可瞑目。」
《國語辭典》:九原可作  拼音:jiǔ yuán kě zuò
语本《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后用于设想死者复生。有悼念及景仰其人之意。唐。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
分類:设想再生
《漢語大詞典》:旷原(曠原)
广阔的原野。穆天子传卷四:“自 西王母 之邦,北至於旷原之野,飞鸟之所解羽,千有九百里。 宗周 至於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 郭璞 注引山海经:“羣鸟所集泽有两处,一方百里,一方千里,即此大旷原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 閬风 入辙跡,旷原延冥搜。” 杨伦 笺注:“以 周穆 为比,取讽荒游。”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记怀抱神思之人,索求美者,遍歷不见,终死旷原。”
《漢語大詞典》:原宪病(原憲病)
见“ 原宪贫 ”。
《國語辭典》:原宪贫(原憲貧)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虽家贫,却能不随流俗,汲汲于名利。见《庄子。让王》。后用以比喻安于贫贱,生活清苦。唐。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國語辭典》:原宪贫(原憲貧)  拼音:yuán xiàn pín
原宪,孔子弟子。虽家贫,却能不随流俗,汲汲于名利。见《庄子。让王》。后用以比喻安于贫贱,生活清苦。唐。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不达长卿病,从来原宪贫。」
《漢語大詞典》:哺糟(餔糟)
(1).饮酒;吃酒糟。 唐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饯筵君置醴,随俗我餔糟。”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予无奈何亦思饮,饮竭甖瓮从餔糟。”
(2).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宋 苏轼 《再和》:“当年 曹 守我 胶 西,共厌餔糟与汩泥。” 清 吴伟业 《鲞鹤》诗:“云霄岂有餔糟计,饮啄寧关逐臭餘。”参见“ 餔糟歠醨 ”。
《國語辭典》:餔糟歠醨  拼音:bū zāo chuò lí
糟,酿酒的残渣。醨,薄酒。「餔糟歠醨」指吃酒渣,喝薄酒。语本《文选。卷三三。骚。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借以喻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也作「餔糟啜醨」。
《漢語大詞典》:歠醨
饮薄酒。喻随波逐流,从俗浮沉。语出文选·屈原〈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醨,楚辞作“釃”。 明 陈子龙 《杂诗》之十:“歠醨非我事,洗耳安可忘?” 明 夏完淳 《九哀·结玉芝》:“歠醨兮扬波,余不忍兮改此度。”
《漢語大詞典》:吟魂
(1).诗人的灵魂。 五代 齐己 《经贾岛旧居》诗:“若有吟魂在,应随夜魄迴。” 宋 蒋捷 《探芳信·菊》词:“料应 陶令 吟魂在,凝此秋香妙。”
(2).指诗人的梦魂。 元 马臻 《旅夜》诗:“睡薄吟魂冷,西风亦屡惊。”
(3).诗情;诗思。 唐 李咸用 《雪》诗:“高楼四望吟魂敛,却忆 明皇 月殿归。” 宋 苏舜钦 《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诗:“枕畔冷香通醉梦,齿边餘味涤吟魂。” 元 叶颙 《日暮江村杂兴》诗:“孤舟中夜笛,感慨动吟魂。”《水浒传》第三九回:“消磨醉眼,倚青天万叠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烟水。”
《漢語大詞典》:泽畔吟(澤畔吟)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后常把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称为“泽畔吟”。 唐 李白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诗:“空将泽畔吟,寄尔 江 南管。”
分類:失意作品
《國語辭典》: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漢語大詞典》:亡鹿
汉书·蒯通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闇人亡鹿,溟飜帝斩鼇。”
分類:失去政权
《國語辭典》:失鹿  拼音:shī lù
比喻天下无主。语本《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漢語大詞典》:秦鹿
指 秦国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
分類:秦国帝位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國語辭典》:逐鹿中原  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比喻争夺天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暴秦无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分類:争夺天下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漢語大詞典》:毛遂堕井(毛遂墮井)
西京杂记卷六:“ 赵 有两 毛遂 ……野人 毛遂 坠井而死,客以告 平原君 , 平原君 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知野人 毛遂 ,非 平原君 客也。”后用为传闻不实之典。 唐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之二:“ 毛遂 不堕井, 曾参 寧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分類:传闻不实
《國語辭典》:脂韦(脂韋)  拼音:zhī wéi
脂油及软皮。形容油滑、柔弱。语本《楚辞。屈原。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后比喻谄媚、圆滑。《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新唐书。卷一一四。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
《國語辭典》:诛茅(誅茅)  拼音:zhū máo
剪除茅草。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唐。杜甫〈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髣髴闻寒蝉。」
《國語辭典》:千里驹(千里駒)  拼音:qiān lǐ jū
1.驹,少壮的马。千里驹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如:「这匹马可连续奔驰数十里而不气喘、不疲倦,真不愧为千里驹。」也称为「千里马」。
2.比喻年轻有为的少年。《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休传》:「閒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漢語大詞典》:女媭
亦作“ 女须 ”。
(1). 屈原 之姐。《楚辞·离骚》:“ 女嬃 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王逸 注:“ 女嬃 , 屈原 姊也。” 郭沫若 《女神·湘累》:“﹝ 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姐 女须 扶持之。”
(2).后以为姊的代称。 宋 姜夔 《探春慢》词序:“予自孩幼从先人宦於古 沔 ,女须因嫁焉。中去復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 沔 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宋 姜夔 《浣溪纱》词序:“予女须家 沔 之 山阳 ,左 白湖 ,右 云梦 。” 清 黄遵宪 《送女弟》诗:“粥粥扰群雌,申申詈女嬃。”
分類:词序
《國語辭典》:佩兰(佩蘭)  拼音:pèi lán
植物名:(1)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叶卵形,长四至九公分,对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绿色。花单生叶腋,黄色,芳香。蒴果球形,种子黑色。也称为「薰草」、「零陵香」。(2)「兰草」之别称,参见「兰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