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原  拼音:píng yuán
平坦广阔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國語辭典》:绿野(綠野)  拼音:lǜ yě
绿色的原野。《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作诗》:「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唐。太宗〈咏雨〉诗:「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漢語大詞典》: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國語辭典》:平芜(平蕪)  拼音:píng wú
杂草繁茂的平原。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明。陈子龙 谒金门。莺啼处词:「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國語辭典》:四野  拼音:sì yě
四方的原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文选。张华。情诗二首之二》:「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國語辭典》:寒色  拼音:hán sè
1.严厉的脸色。如:「面有寒色」。
2.清寒的景象。唐。李颀〈望秦川〉诗:「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冬月间著炭火煨,哪愁他寒色透重衣。」
3.会令人产生收缩、寒冷等感觉的色彩。如蓝、紫、青等色。
《國語辭典》:平野  拼音:píng yě
平坦而空旷的原野。唐。杜甫 旅夜书怀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阴风无人之墟,鬼哭寒草之下。目断平野,千里无烟。」
《國語辭典》:东皋(東皋)  拼音:dōng gāo
1.明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1639~1695)俗姓蒋,名兴畴,讲经之馀,兼及中国古琴、书画及治印技巧。死后其徒辑其传谱,收十五曲,称为《东皋琴谱》。
2.东方的田野或高地。多指归隐后的耕地。《文选。阮籍。奏记诣蒋公》:「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國語辭典》:田野  拼音:tián yě
1.田地与原野。《周礼。地官。遂师》:「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孟子。离娄上》:「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
2.乡间。《国语。齐语》:「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國語辭典》:旷野(曠野)  拼音:kuàng yě
空旷的原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五》:「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也作「旷原」。
《漢語大詞典》:大野
(1).广大的原野、田野。 唐 李邕 《石赋》:“植杖大野,周目层巖。”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 巨野 、 鉅野 。在今 山东省 巨野县 、 嘉祥县 一带。书·禹贡:“ 大野 既猪, 东原 底平。” 孔 传:“ 大野 ,泽名。”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 大野泽 在 山阳 鉅野县 北。鉅即大也。”
(3).复姓。 北魏 有 大野拔 ,为 南青州 刺史。见魏书·静帝纪。 北周 阎庆 赐姓 大野 氏。见周书·阎庆传
《國語辭典》:荒原  拼音:huāng yuán
荒凉的原野。宋。晁补之 吴松道中诗二首之一:「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分類:荒凉原野
《國語辭典》:草野  拼音:cǎo yě
1.民间、江湖。唐。白居易兰若寓居〉诗:「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
2.形容鄙陋、粗俗。《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
《漢語大詞典》:秋原
秋日的原野。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壅夏河之长泻,扑秋原之猛燎。”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慟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 清 徐枋 《食园茄》诗:“尝新霑夏实,垂露摘秋原。” 叶圣陶 《微波》:“那一头柔发,以前这样梳那样装不知换过多少花样,印过多少羡爱的目光,现在像秋原的衰草了。”
分類:原野
《漢語大詞典》:青原
(1).山名。在 江西 庐山 东南。 唐 耿湋 《寄钱起》诗:“ 青原 高见水, 白社 静逢人。” 宋 戴复古 《汪见可约游青原》诗:“来访 青原 古钓磯,溪流衮衮濯龙奇。”参见“ 青洛 ”。
(2).绿色原野。 宋 杨万里 《永和遇风》诗:“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緑似瓜。”
《漢語大詞典》:青洛
江西 青原山 和 浙江 洛迦山 (即 普陀 )的并称。 青原山 为 唐 禅宗六祖 慧能 弟子 行思禅师 修行之处。 洛迦山 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泛指佛教圣地。 五代 齐己 《梓栗杖送人》诗:“禪家何物赠分襟,只有 天台 杖一寻。拄去客归 青 洛 远,採来僧入白云深。”
分類:江西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