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职、做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
2.眼前的事物。晋。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之二:「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后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诗词,常以即事作为题目。如司空曙有〈江村即事〉诗、杜甫有〈草堂即事〉诗等。
《国语辞典》:即事诗(即事诗)  拼音:jí shì shī
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红楼梦》第二三回:「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是真情真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前人有两句即事诗,是专咏京城里的风景的。」
《国语辞典》:即事即理  拼音:jí shì jí lǐ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主张之一。谓现象是体性的显现,体性就是现象,现象和体性不可分割。唐。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即事即理,以理是事。」
《漢語大詞典》:即事穷理(即事窮理)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清 王夫之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士文伯论日食》:“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