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8,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屯卫
右卫
卫足
保卫
骁卫
荣卫
军卫
仗卫
诸卫
三卫
卫水
藩卫
容卫
卫道
营卫
《漢語大詞典》:屯卫(屯衛)
(1).驻兵守卫。史记·秦始皇本纪:“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 咸阳 。”后汉书·刘玄传:“右辅都尉 严本 恐失 更始 为 赤眉 所诛,将兵在外,号屯卫而实囚之。”
(2).指兵卫之所。后汉书·窦宪传:“ 宪 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 畅 於屯卫之中。” 李贤 注:“屯兵宿卫之所。”明史·蓝玉传:“ 玉 遣百户 毛海 诱缚其父子,送京师诛之,而尽降其众,因请增置屯卫。”
(3). 隋 唐 时禁卫军的一种。 隋 开皇 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 唐龙朔 改称左右威卫, 五代 周 避 郭威 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骈字类编》:右卫(右卫)
晋书职官志见左卫下独齐书高帝纪中书舍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 曰宜依旧遣军据梁山鲁显间右卫若不出白下则应进顿南州太祖正色曰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以欲死报国耳传魏书官氏志右卫将军从第二品下使南史孔子祛 梁武帝撰五经讲疏及孔子正言专 子祛检阅群书以为义證事竟敕子祛与右卫朱异左丞贺琛于士林馆递日执经 北史杨播传见左卫下 元史百官志右卫秩正三品中统三年初置武卫至元元年改为侍卫八年改为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卫又舆服志右卫白甲队右卫指挥使二人骑服同中 指挥使帅骑士凡七十有四人琇文献通考晋武帝受禅分中卫为左右卫将军以杨 为左赵序为右后魏永光初增置左右卫将军各二人北齐二人分掌左右厢隋初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炀帝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唐复为左右卫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宋有左右卫上将军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 云笈七签见上灵下
分类:右卫
《漢語大詞典》:卫足(衛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 仲尼 曰:‘ 鲍庄子 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杜预 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 鲍牵 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陈书·世祖纪》:“ 王琳 识暗挈瓶,智慙卫足,干纪乱常,自貽颠沛。”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节镇宣恩》:“ 霍小玉 怜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语之心;破产回生,有 怀清臺 卫足之智。”按,或以为葵非向日葵。左传·成公十七年 杨伯峻 注:“葵非向日葵, 杜 注以向日葵解之,不确……向日葵叶不可食,此葵或是金钱紫花葵或秋葵。古代以葵为蔬菜,不待其老便掐,而不伤其根,欲其再长嫩叶,故古诗云‘採葵不伤根,伤根葵不生’。‘不伤根’始合‘卫其足’之意。”
《國語辭典》:保卫(保衛)  拼音:bǎo wèi
保护守卫。如:「保卫祖国」。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仲庄有刚勇,善谋略,保卫之功,次瑊之勋也。」
《國語辭典》:骁卫(驍衛)  拼音:xiāo wèi
1.旧时称防卫首都或宫廷的军队。《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祐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军之任也。」
2.古时武官的名号。
《漢語大詞典》:荣卫(榮衛)
(1).营卫,保卫。吕氏春秋·士容“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 汉 高诱 注:“尊重道理而行,羞以巧媚自荣卫也。”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荣’,疑‘营’。”
(2).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素问·热论》:“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
(3).泛指气血、身体。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於役用。” 唐 陆龟蒙 《记事》诗:“虽然荣卫困,亦觉精神旺。” 明 唐寅 《白发》诗:“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
《漢語大詞典》:军卫(軍衛)
(1).军队的守卫。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晋书·天文志上:“垒壁阵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垒也,主军卫为营壅也。”
(2).犹卫所。 明 时军队的编制。《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碧莲 母子﹞即日香汤沐浴,换了衣履,送在军卫供给,申文报知察院。”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内地相仍,不特设兵戍。 归 有军卫,沿农战空名而已。”
《國語辭典》:仗卫(仗衛)  拼音:zhàng wèi
仪仗护卫。《隋书。卷四五。文四子列传。房陵王勇》:「而令我每还京师,严备仗卫,如入敌国。」
《漢語大詞典》:诸卫(諸衞)
(1).古代官名。宫廷仪卫队长。周书·宣帝纪:“皇帝 衍 称 正阳宫 ,置纳言、御正、诸衞等官,皆准天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环卫中贵·诸卫:“ 秦 有衞尉,掌门衞,则衞亦 先秦 之旧制尔。 晋武 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衞,此诸衞之始也。”
(2).仪卫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汉 魏 以降,有大驾、法驾、小驾之仪;至 唐 又分殿中诸衞、黄麾等仗。”
《漢語大詞典》:三卫(三衛)
(1). 唐 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新唐书·李密传:“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2). 宋 代亦称三衙为“三卫”。宋史·职官志六:“博士掌教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 宋 欧阳修 《鵯鵊词》:“南衙促仗三卫列,九门放钥千官入。”参见“ 三衙 ”。
(3). 明 洪武 二十二年(1389年)设 朵颜 、 泰宁 、 福余 三卫于 兀良哈 部落,通称 兀良哈 三卫,简称三卫。后又置 建州 、 海西 、 野人 三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惟 朝鲜 、 琉球 、 安南 及 朵颜 、三卫等受朝廷册封,贡赋惟谨,比於藩臣。”
《國語辭典》:三衙  拼音:sān yá
1.宋时殿前司、侍卫马军、步军的合称。《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择武臣得军心者为同知、签书枢密院,边将有威望者为三衙。」
2.三回。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
《漢語大詞典》:卫水(衛水)
古水名。源出 河北 灵寿县 (今 正定县 )东北。汉书·地理志上:“ 灵寿 ……《禹贡》 卫水 出东北,东入 虖池 。”按, 虖池 即 滹沱 。 清 胡渭 禹贡锥指谓 卫水 在 灵寿 以下即称 滹沱 。
《漢語大詞典》:藩卫(藩衛)
(1).屏障。后汉书·傅燮传:“今 凉州 天下要衡,国家藩卫。” 明 李贽 《四勿说》:“无藩卫可守,无界量可限。”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金柱关 者…… 芜湖 之藩卫也。”
(2).捍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今方镇强盛,宰相权轻,宜密树腹心於外以自藩卫。”
(3).指诸侯。后汉书·章帝纪“东后蕃卫,伯父伯兄” 唐 李贤 注:“诸侯为天子藩屏,故曰藩卫。”明史·肃王瑛传:“非所以崇本支,厚藩卫也。”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使三王者……终身为 西楚 藩卫,则朝贡徵发,何求而不可。”
《漢語大詞典》:容卫(容衛)
古代的仪仗、侍卫。 隋炀帝 《献岁宴宫臣》诗:“三元建上京,六佾宴 吴 城。朱庭容卫肃,青天春气明。” 唐 李峤 《汾阴行》:“ 河东 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鑾舆。五营将校列容卫, 三河 纵观空里閭。”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明肃太后 将行恭谢宗庙之礼……遂备法驾容卫一同帝者,识者颇以为忧。”
分類:仪仗侍卫
《國語辭典》:卫道(衛道)  拼音:wèi dào
维护道统。《宋史。卷四○一。刘爚传。论曰》:「刘爚表章朱熹四书以备劝讲,卫道之功莫大焉。」
《國語辭典》:营卫(營衛)  拼音:yíng wèi
1.护卫。《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峻传》:「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进。」
2.军营。《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桀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
3.中医上指气血的作用。有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之说,当指动脉静脉血。也作「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