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涿州人,字处道,号疏斋。仕至翰林学士。博学有文思,元初称能诗者,以挚与刘因为首。散曲为元初大家。有《疏斋集》。
元诗选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人。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所著曰《疏斋集》。元初,中州文献,东人往往称李、阎、徐,推能文辞有风致者曰姚、卢,盖谓李谦受益、阎复子靖、徐琰子方、姚燧端父及疏斋也。而推诗专家,必以刘因静修与疏斋为首。钱唐张雨谓《疏斋集》校官本读之一过,生风凛然。赵郡苏天爵曰:国家平定中原,士踵金、宋馀习,率皆粗豪衰苶,涿郡卢公始以清新飘逸为之倡。延祐以来,则有蜀郡虞公、浚仪马公以雅正之音鸣于时,士皆转相效慕,而文章之习,今独为盛焉。临川吴澄曰:涿郡卢学士所作古诗,类晋清言,古文出入《盘诰》中,字字土盆瓦缶,而倏有三代虎蜼瑚琏之器,见者莫不改视。疏斋尝著《文章宗旨》云: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又云:清庙茅屋谓之古,朱门大厦谓之华屋可,谓之古不可。太羹玄酒谓之古,八珍谓之美味可,谓之古不可。知此可与言古文之妙,极与临川之论相合,亦即疏斋自言其得力欤!
释显示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示瞽庵。脱白于一山元公。一山度四弟子。取法华开示悟入为名。师当第二。名显示。号瞽庵。出台之宁海卢氏之子。古貌长身。寡言笑清。俭自持。一榻二十年。潇然如在逆旅。习教观。从师于万寿。师见其天资峻利。有一泻千里之势。乃曰。子盖从吾师游乎。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示。遂事佛海。至正初。出世隆寿教寺。大唱台衡为海内名浮屠。寔师启之也。盐官海岸崩。民朝夕揣惴。恐为鱼鳖。行省脱驩公忧之甚。请师亲履其地。建水陆大会七昼夜。师冥心观想。取海沙祝之。帅其徒遍掷其处。凡足迹所及。岸为弗崩。人咸异之。天历改元。升主显慈集庆二寺。皆杭之名刹。师处之泊然。至正七年。师八十矣。钱塘诸名山。以耆旧凋谢。唯师一人岿然。如鲁灵光。又以大普福起之。师坚卧不应。门人进曰。和尚自为计固善矣。其如斯道何。师强赴之。居亡何竟。拂衣旋故丘。开镜清阁。而深蛰焉。因览诸家所注首楞严。繁简失当。方将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召至四众。以唯心净土。惓惓为勉。其中或未解师意。师厉声曰。死生难。死生难。遽索觚书偈而寂。寿八十六。腊七一十。寂后七日。法属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师之所自卜也。师梵貌魁硕。言吐清丽。诸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平生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苟有召者。未尝不应。屡感天雨华之祥。然于佛乘文事。俱不偏废。出处语默。则未始离乎止观。所著书。有四教仪纪正。天岸外集。并行于世。示瞽庵。寿六十九而化。则入我明矣。二师。孜孜为教。其弘阐开化。一本山家诸师之论。罔敢违越。可谓知尊者翼道之功。而号善继善述者矣。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显示,字瞽庵。姓卢氏,宁海人也。母金氏,梦宝陁大士,见五色云中,觉而有娠,及生男。幼而凝静,不好嬉逐。稍长,神气洒然,有出尘之思。二十一,投会稽悟本院为沙弥,一山元为之脱白。一山度弟子四人,取醍醐经开示悟入为之名曰:显示。元天历初,受比邱大戒,即踰涛江而西,欲讲天台教观。时天岸济方主万寿圆觉寺,显示往事焉,久之,济见其天机峻利,一日千里之势,乃曰:子盍从吾师游乎?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济之师即佛海也,佛海倡道于上天竺灵感观音教寺,来受经者云蒸海涌。显示杂多士中,昼夜研摩三观十乘之旨,察其密微,至于蚕丝牛毛,设有疑难,进而质诸佛海。退与四方俊彦纵横切磋,不至于洞达弗止。精积日久,大小乘部,文义字句,瞭于心胸。有叩之者,辩口如水东注,不见所穷,朋类推服,恒以为不可及。佛海器之,命为司宾。及佛海退居南天竺,虎岩颐来绍,其后升掌忏摩,而贤叟思又延居首座,鍊徒牧众,不异常时。至正五年,始出世隆寿教寺,田亩侵蚀,董而理之,殿宇颓坏,葺而新之。如是者,十有二载。虽蕞尔兰若,声望日增,迁雷峰显严教寺,破屋残僧,触目皆凄凉之境。显示既至,学侣渐集。复其旧规,蔚为胜地,人以为难。越六年,江浙省丞力聘主崇恩演福教寺,寺当兵燹之馀,鞠为荒墟。显示为创丈室五楹,以纳负笈之士,遇有咨问,悉竭平昔所蕴,亹亹而语之。至于南屏霅川之同异,尤严于断制,𠪾引诸家经疏,辩證无遗。或惜其过劳,笑谢曰:桑门为法忘躯,义所应尔,子以为劳乎?会元季丧乱,兵祸日亟,飘然东迈,向悟本樵山栖焉。屏绝人事,颛志于西方净土之学,终日系念,未尝少忘,屡感瑞应。明室初兴,定鼎金陵,草创伊始,佛教复隆。洪武四年,出游虎林。未几,顺寂于太平兴国传法教寺,神思不乱,如返故庐。再踰年,其弟子知晓,函灵骨归,藏受经祖塔之侧。显示古貌颀躬,寡于言笑,以清俭自持,一榻二十年,萧然如在逆旅。当时齿腊相亚,职业相若,而据席名山,自显示视之,澹然如无所系念。其出世为人,皆迫于群情,不得已而起。性不乐时俗,藻丽章句,凡有述作,一本山家诸师之论,人谓:“能衍佛海之道,传之方来,动静出处,绰有可观。”诚不诬也。宋文宪濂为摭其遗行,而铭诸塔,具《芝园后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元诗选
琦字希韩,别号立斋,泉之惠安人。登至正二年进士第,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始至则赈饥馑,止横征,减口盐一百馀引。邻邑盗发,适琦巡邑境。盗遥见,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琦立马谕以祸福,皆投刀槊请自新,自是威惠行于境外。时兵革四起,琦屡败诸寇,永春宴然。十六年,改调宁德。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命下而卒。世居圭峰之下,故所著曰《圭峰集》。元陈诚中所编。明万历初,邑人朱一龙、三山董应举序而刻之。今观其诗,大半见萨天锡集中。亦间有陈众仲、同宽甫诸作。兵燹之馀,收拾采掇,不无传钞之误。天锡宦游闽海,遗稿流传,如《中秋玩月》一篇,自叙历历可考。而后人漫不检点,使《圭峰》一集,真赝杂陈,可嘅也。若其《寄同年拜住善御史》及《重游蓬壶》等诗,为希韩所作无疑。兹特芟其重见他集者,采而录之。良吏高风,情词婉约,蔼然自见于言外,是则《圭峰》之真而已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1403~1424)中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二
卢若嵩,字维经,号鼎寰。番禺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字宗润,行九,号曰月渔。为人于䰄,体长不事修束,性坦率,与人语合,辄出肺腑相示,诸所睹物,奇不奇,俱口奇之。性又绝灵悟,读古人书辄能解,独不好刺经。为儒生,尝取四唐人诗作,品目如衡石,然不少失高下。喜为诗,然喜次人韵,不自作,所次每过倡者。诗成,旋弃其草,然亦不忘。人以此翕然称卢山人诗。既不试有司,乃赍橐中数十金,去为吏事。乌伤县官,以所赍金置一土穴中,取日给。已为人睨得,盗其金。山人窘,无所得食,即弃归。性嗜弈,嗜摴蒱,每出钱以弈摴蒱与人博,博昼夜寒暑食饮,岁时俱废,博者朋计,倒其橐不悔。每日中提壶出酒家贳酒饮博者,率博至夜半时。角胜争道鬨其邻,邻人俱苦之。亦能医。尝治人病得奇中。然病家造门值其博。辄坚谢曰:“余方有急事。不暇去。”有石桥黄生者,病甚殆,强载往治。已就寝。见人壁上诗,即和之。绕榻行,呕声至旦。主人以为怪,不服其药。尝过张大司马,司马客包参军与论诗不合,鬨其坐,坐客俱左袒。包山人不为下,独与所交。东篱朱近臣最善。近臣豪,两人并行市中,辄骇市中人,两人若无人焉者。然两人论诗争短长,亦大鬨,退即交,相服不容口。未几,近臣以醉溺死,山人哭之恸,山人自罢。乌伤,裹足不出门三十馀年,出行数里外,辄迷东西。有故人沈问之为黟令,山人独从一门人王生访之。六月,走马万山中,中暑,去黟百里而病。夜梦与王生俱溺,挽其发,尽脱为黄丝,寤而语王生曰:色丝为绝,吾死矣。已果死。休宁令知其名,为敛。沈嘉则先生录其遗诗百六十一首行于世。山人初以医得金,置袖中,常为人探去,不知,即知亦不问。一日舟行,袖金二十四铢,裹以越楮,偶取金,失水中,即坠。意不信,试取馀金,累坠之至尽。尝访嘉则寺中,出门雨新过,下阶级,石廉刿啮,屐齿蹶,痛甚。亦不信,复起,三试之,复三蹶,见者尽掩口。久丧妻,独居有子格,亦不为娶妇。常曰:他日得游终南、少室,乘云御风,即父子相从无绊也。亦精禄命,尝自刻死期,在龙集戊辰岁,得年六十三。至入黟岁,果戊辰垂死。谓门人曰:古人旅葬、裸葬无不可,何必故乡。沈问之闻其言,为买山休宁东门外东岳庙之东南,葬山人。客过无不拜诗人卢九墓者。
卢睿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卢睿(1389年—1462年),字仲思,号愚斋,浙江东阳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登进士。正统二年(1437年)三月辛卯,任宣府巡抚。后下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为已,号重斋。博学能文,工书,自负甚高。天顺中官中书舍人。有《重斋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为已,昆山人。以荐授中书舍人。
明诗纪事·丙签·卷十
儒字为已,昆山人。天顺初中书舍人。有《重斋稿》。 (《水东日记》:卢重斋博学能文,善笔劄,文学韩、柳,书学欧、颜,自负甚高,时流罕及。 《梅花草堂集》:卢为已勤学有文,颇自负。人有请其稿者,辄捧腹曰:「彼中有笥,卒难相尽。」以荐拜中书舍人,时备顿问。上尝命作《雪赋》,顷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廷佐,号保竹。天顺元年进士。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升武选郎中,出为福建布政司参议,改浙江,官至湖广右布政使。所至皆有政绩,尤留心刑狱。弘治元年致仕。有《祥刑集览》。
维基
卢雍(1422年—?),字廷佐,别号保竹,应天府江宁县人。进士出身。景泰癸酉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八十名。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三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户部观政,曾奉使大同、福建。四年(1460年)拜兵部武库司主事,成化三年(1467年)升武选司郎中,五年升福建左参议,八年丁父忧归。十一年服阕,即家起浙江参议,十三年冬升右参政,督理粮储。次年春丁母忧归。十九年(1483年)服阕,改授湖广参政,寻升右布政使,进左布政,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乞致仕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希玉。成化五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上疏请免淮、扬公赋,清西北勒市战马积弊。迁工科都事中。以言事贬长沙府通判,官至广平知府。
甬上耆旧诗·卷五
公字希玉,号益斋,以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即劾巨珰梁芳等窃柄,引用奸僧继晓以邪术罔上,直声大振。尝疏罢淮阳贡赋十馀万缗,陈西北市马积弊,人俱德之。有温州卫指挥戴勋,以遗孤为庶长所孽,庶长赇结当路,多为其地。公知状,言于尚书马公文升,事竟得直。勋后知公言,奉二百金赙公母之丧,公力拒不受。服阕,迁工科都给事中。论天变忤旨,廷杖,置于狱,谪判长沙。稍迁同知真定府,为治善抚良诘暴,吏民爱畏之。尚书王端毅公恕见所上治行,旌异之,迁知广平府。广平故牧马地,豪家数侵匿,委其徵于贫户。公至,刬洗宿蠹,尽反所侵地,民困大起。乃命起学舍养士,授以经义,三辅间翕然向学。有张参将者,以高赀甲郡中,为雠家所诬,系狱,前守意避嫌,置不理,公按牍出之。比公引年归,参将使其母密怀千金为寿致榻上,公坚谢不受,其廉白始终不渝若此。公为人不轻言笑,口未尝论人过。少美风仪,有邻妇制一纨裤遗之,公斥去,默然终身不至其门,有知者重之。
维基
卢瑀(1432年—?),字希玉,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军籍。进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举乙酉科浙江乡试,成化五年(1469年)登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后上疏蠲淮、扬逋课十余万,清理西北勒市战马等事,得到批准。之后升工科都给事中,曾与秦升等人因进言获罪,贬为长沙通判,官至广平知府。
卢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8—1471 【介绍】: 明浙江东阳人,字中夫,号可斋。卢格兄。天顺六年举人。入国学。成化七年,前国子祭酒邢让等人以挪用会馔钱事得罪坐死,楷率监生百余人诣阙下,奏邢让等人冤,请代。让等终得赎死为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四九
卢渊,字光潜。香山(今中山)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年)进士。官江西新淦县知县。著有《钧叟集》。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七有传。
维基
卢渊,字光潜,晚号钓叟,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成化甲辰进士。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进士。官江西新淦县知县,因议地方利弊,得罪上官去职。居家以诗文自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21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师邵。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武宗北巡宣府,欲建行宫,雍疏请罢其役。巡按四川,劾巡抚马昊黩货殃民。擢四川按察副使,未任卒。有《古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师邵,吴县人。正德辛未进士,官监察御史有古园集
维基
卢雍(1474年—?),字师邵,号古园,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民籍。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一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五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七十一名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十年巡按直隶,十三年巡按四川,十六年正月升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1—1531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师陈,号五坞山人。卢雍弟。嘉靖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历官兵部郎中。为羽林指挥刘某所讦,下狱。事白,迁陕西布政司左参议。有《五坞草堂集》、《石湖文略》。
维基
卢襄(1481年—1531年),字师陈,号五坞山人,苏州府吴县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国子生中式丙子科应天乡试第十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第二百九十五名,第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职方司。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期间,参与左顺门事件,受廷杖。六年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七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改武选司。为羽林指挥刘某所讦,下狱。其事得白,迁陕西左参议。
卢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卢焕(1486年—?),字尧文,号雷石,河南汝宁府光州光山县人,军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正德十二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名,未殿试,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第二甲第九十七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授监察御史,提调南直隶学政,六年九月考察闲住致仕,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