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南离
离方
离南
南庭
炎土
暑门
朱冥
赤后
赤方
赤位
奤子
南北
南国
南州
南风
《國語辭典》:南离(南離)  拼音:nán lí
八卦中离(☲)卦为火,属南方,故称南方为「南离」。三国魏。曹丕〈玛瑙勒赋〉:「扇朔方之玄气,喜南离之焱阳。」明。唐顺之〈冬至南郊〉诗:「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离方(離方)
南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大抵以马为火畜,而南为离方,其色青驪驒骆,皆以支干相加,故得入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男有男境,上应离方,快向 南山 之南,修真修道去。”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离南(離南)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漢語大詞典》:南庭
(1).指 南匈奴 的朝廷。亦泛指 南匈奴 及其故地。《后汉书·郑众传》:“如是,南庭动摇, 乌桓 有离心矣。”后汉书·南匈奴传:“遣行中郎将持节护送单于归南庭。”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新唐书·突厥传下:“由 焉耆 西北七日行得南庭,北八日行得北庭。”
(2).南面之祭庭。 汉 班固 《南巡颂》:“既禘祖於西都,又将祫於南庭。”
(3).南面的庭院。 南朝 梁简文帝 《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
(4).谓南方。 唐 杜甫 《舟中》诗:“飘泊南庭老,祗应学水仙。” 仇兆鳌 注引 赵傁 曰:“南庭谓南方之庭,犹北地谓之北庭,公泊舟於此,故自称南庭老。”
《國語辭典》:炎土  拼音:yán tǔ
南方或炎热偏僻的地方。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土,为炎土之流人。」
《漢語大詞典》:暑门(暑門)
谓南方。《淮南子·墬形训》:“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 高诱 注:“南方盛阳,积温所在,故曰暑门。” 南朝 陈 陈叔齐 《籁纪·景风》:“一曰凯风,又曰薰风,亦曰巨风,起自赤天之暑门,从南方来。”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朱冥
指南方。《楚辞·刘向〈九叹·远游〉》:“絶 都广 以直指兮,歷 祝融 於朱冥。” 王逸 注:“朱,赤色也。言己行乃横絶於 都广 之野,过 祝融 之神於朱冥之野也。”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赤后
指南方。古以南方配火,其色赤;后即后土,土地。管子·幼官:“饮於赤后之井。” 尹知章 注:“南方井也。”
《漢語大詞典》:赤方
(1).指南方。宋书·符瑞志上:“有景云之瑞,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於摄提,名曰景星。”
(2).红方块。 元 宋本 《绩溪县尹张公旧政记》:“公发其姦,杖之,按法涂其门侧垣为赤方,大书识其恶。”
分類:南方方块
《漢語大詞典》:赤位
指南方。逸周书·小开武:“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 唐 陶拱 《天晴景星见赋》:“起青方者,縈瑞彩以葱蘢;发赤位者,统祥光而翕赩。”
分類:南方
《漢語大詞典》:奤子
犹侉子。南方人称操北方口音的人。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二:“南人駡北人为奤子。” 赵元任 《钟祥方言记》:“奤,称北方人叫奤子。”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國語辭典》:南国(南國)  拼音:nán guó
1.商、周时,称长江及汉水一带诸国。《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2.泛指南方或南方的国家。如:「到垦丁度假,好好享受一个有阳光、沙滩的南国风情。」《隋书。卷四一。列传》:「东夏克平,南国底定,参谋惟幄,决胜千里。」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漢語大詞典》:南州
(1).泛指南方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 楚 以南之地言。”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有调有感赋赠》诗之四:“南州师友江天笛, 北固 知交午夜砧。”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十三:“二月南州春已深,红绵花下午沉沉。”
(2).指 豫章郡 。后汉书·徐稺传:“ 徐稺 字 孺子 , 豫章 南昌 人也……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 曰:‘此必 南州 高士 徐孺子 也。’” 元 张养浩 《咏史诗·朱震》:“如何当日 陈蕃 榻,止为 南州 孺子 悬。”
(3).借指 徐稺 。 清 宋琬 《韩子新归中州诗以赠之》:“邑宰闻生来,下榻如 南州 。”
(4).指 南阳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始遇 宜秋 ,后会 昆阳 ,幸赖灵武,輒成断金。 更始 不量愚臣,任以 南州 。” 李贤 注:“谓以廷尉行 南阳 太守。”
(5).指两 粤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 南州 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唐 杜甫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诗:“人説 南州 路,山猿树树悬。”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两 粤 为 南州 路。”
(6).古代州名。 唐 武德 二年,初置 南州 , 宋 改 南川县 。即今 四川省 南川县 。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國語辭典》:南风不竞(南風不競)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南方楚国的音乐,乐声低沉微弱,从而知军队士气低落。《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比喻竞赛失利。《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曰:『南风不竞』。」